放大圖片
洛陽,中國歷史上最不容忽視的一筆,「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稱,承載了13個王朝的文明,記載了五千年歷史的變化,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新型工業城市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規模優勢突出。在全國上下一片轉型發展的浪潮中,洛陽以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致力於打造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即讓洛陽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穩居中原經濟區第二位次,始終與鄭州呼應發展,保持對其他城市的領先優勢,區域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紅麗、裴成龍、金月展 通訊員 趙鮮赤
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強調,要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工業,才能達到產業為基、產城互動。洛陽是新中國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有這個優勢。目前,洛陽已形成裝備製造、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傳統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是我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現有各類科研機構600餘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萬名,科技人才密度高於全國、河南省平均水平;境內資源豐富,文化、山水、生態等資源優勢處於全國同類城市領先地位。
轉型升級提速增量 走新型工業道路
陳雪楓稱,洛陽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要通過新型工業化轉型升級,全面向信息工業化突進,發展綠色製造、互聯網製造、智慧製造、個性製造,以及石化、煤化結合延伸產業鏈,完善提升光伏產業鏈,發展分散式能源新材料等;培育發展新型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存量,新興產業是增量,「提速增量、提質增效」就是帶動存量和增量升級,力爭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河南省平均水平,以擴大經濟總量、擴大群眾就業。
縱觀全球經濟,已經不是單個企業的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對傳統的工業基地洛陽而言,依托產業集聚區等載體,加快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優勢企業集群和高素質的企業家集群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悉,洛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4431」重點產業行動計劃,即加快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石化、煤化四大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智慧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文化旅遊、現代物流、金融三大優勢服務業,積極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四大傳統產業和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業務收入在2013年的基礎上翻一番;旅遊業總收入在2013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現代物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13年的基礎上翻三番,金融業當年融資新增量在2013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特色高效農業實現總產值300億元,占農業的比重達85%以上。
建立標準化體系 助力產業集聚
2012年8月,洛陽市被確定為國家先進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市,經過兩年的發展,洛陽市通過對286家裝備製造業企業進行分行業調研、數據收集、整理、編寫等,目前已完成標準體系框架圖和明細表的編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洛陽市先進裝備製造業標準體系」。「標準綜合體的建立與實施,可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及市場競爭力。」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重工」)質量保證部工程師聶建香說。
據瞭解,自標準化體系建立後,中信重工公司出口老撾的直徑8.8米的大型磨機,一台磨機的生產時間由10個月縮短至7個月;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輪式拖拉機標準綜合體建成並實施後,增強了企業研發能力,該公司在去年全國拖拉機行業出口量下滑23%的情況下,出口大中型拖拉機4149台,同比增長36.12%。
產學研融合發展 實施產業強市
一個地方的跨越發展,就好比一場長期的攻堅戰,而產業之於城市就是一場攻堅戰裡的命脈,產業強則洛陽強。陳雪楓指出,堅持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一起發力,在建設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上求突破。必須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實現提速增量與提質增效的有機統一,加快打造洛陽經濟升級版。
2014洛陽市出台十條新政,以財政激勵的政策助力產學研融合發展。既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大型骨幹企業,又關注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萌生和發展;全鏈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既圍繞制約當前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扶持,又注重激勵高新技術的開發和儲備;獎勵資金、資助經費從幾百萬元到上千萬元;引導激勵機制延伸到在校學生學分考核、創業者職稱評聘環節;支持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等。目前,洛陽市的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總數達到9家。
產業集聚區風生水起
產業崛起是城市崛起的標誌,產業集聚區則相當於為地方經濟安裝了大功率發動機。打造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洛陽對產業集聚區建設寄予厚望。洛陽市按照河南省「三規合一、四集一轉、產城互動」的總要求,已初步形成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17個定位明確、帶動作用明顯、競爭優勢較強的產業集聚區,數量居河南省第一,總規劃面積297平方公里。
據瞭解,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以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其營業收入佔全區經濟總量的87%;偃師市產業集聚區擁有三輪摩托車整車及零配件生產企業160多家,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9%;洛陽市石化產業集聚區瞄準石油化工,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集聚區全部營業收入的97%以上;伊川縣產業集聚區自2010年以來先後引進項目218個,其中鋁加工和電子信息這兩個主導產業占總投資的71%等。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洛陽市產業集聚區新開工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項目152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579億元,佔全市的61%;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聚區達13家,較2012年增加4家,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17個產業集聚區正在創造著比他自身更大的價值。
2014年,洛陽市將繼續按照「四集一轉」「產城互動」的發展要求,以提速增量、提質增效為目標,以打造集群品牌為主攻方向,深化集群培育、招商引資、完善功能、產城互動、創新發展等5項重點工作,推動產業集聚區全面提升發展。2014年前三季度,洛陽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共312個,總投資1467.3億元。第四季度,洛陽市計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左右。
從洛陽製造到洛陽創造
洛陽是我國「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國家156項重點骨幹企業中有7項在洛陽建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大批「洛陽製造」的產品叫響全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載人航太、北京奧運會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中都有「洛陽製造」和「洛陽技術」。近年來,洛陽圍繞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成功實現從「製造」向「創造」驚人一躍,一批創新型企業構建起高新技術產業群。
河南洛陽玻璃集團公司自主開發的0.7∼1.3毫米超薄玻璃,結束了我國超薄玻璃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洛陽銅加工集團公司研製的用於積體電路的新型引線框架材料,填補國內空白,其產量佔到國內總量的80%;中信重工集團誕生了亞洲地區直徑最大的齒輪等等,這些企業是洛陽從「製造基地」向「創造基地」跨越的縮影。
據悉,洛陽市現有15家部省級科研院所,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各類研發機構394家。在新材料、航空航太、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領域居全國先進水平。到2015年,洛陽市將培育10家「服務型製造優勢示範企業」,帶動全市製造業企業由「洛陽製造」轉型升級為「洛陽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