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從電影中學通識-從《家路》看人與自然的關係


放大圖片

通識教學中,不時會運用到多媒體教學,書本教授以外,播放新聞或時事特輯、歌曲等。這不但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更能以多媒體教學有效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增加教學效能。可是,課堂時間相當寶貴,學生接觸到的,往往是經修剪減省的片斷式資料,欠缺完整性,學生亦難以對有機的文本進行解讀,從而建構意義。

近年,課堂以外的通識學習越來越多,社區接觸、電影賞識等活動,也很受學生歡迎。今天,特別想討論的,是如何在電影中學習通識。好了,看完一部合適的電影,接下來,最重要的,是一個有意義的討論,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思考電影與通識的關係。

第一,電影講述的是甚麼事?第二,電影令你聯想到哪些概念?第三,電影的爭議點是甚麼?可特別留意電影的張力;第四,導演的觀點是甚麼?最後,是建構自己的立場,你是否同意導演的觀點?

先沉澱後討論 效果更精準

以個人經驗來說,看畢電影後,不宜馬上進行討論。最好給同學兩三天的時間,稍作沉澱,並鼓勵他們自行找些相關資料作參考,把要點摘錄。這樣,之後的討論會更深刻、更精準。

以近期一套日本電影《家路》為例。這是一部核事故電影,講述311後,本是務農為生的一個家庭,被迫撤離家園後,面對的種種困難與挑戰。當中聯想到的概很多,較重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污染」、「健康」、「管治威信」等。當中的爭議點,包括「經濟社會發展VS環境保育」,以及「災民重置」的問題。

導演的觀點是,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呼籲人們修補並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時,寄語日本政府,望能關注災民的生活狀況,並重新思考「核能」的安全問題。

*註:《續》被評為III級電影,不宜與學生共讀;但當中討論到「藥物專利權」制度,以及跨國藥廠的權力膨脹,有興趣的教師,可自行觀賞。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特教支援系列:教資會首撥2000萬 助特教生融入8大 (圖)
8大殘疾學生人數 (圖)
怕標籤瞞兒自閉 小學無法施援 (圖)
浸大赴滬談招生 雅思分數門檻增 (圖)
校友城大一聚與後輩交流 (圖)
大學遊蹤:暑期倫敦實習 初嘗白領經驗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借問古井如何保 隨時畀多54億?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海岸垃圾「膠化」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北大師誘姦星女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肥得滯」損經濟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中新合拍電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人行減息千層浪 (圖)
通識把脈:從電影中學通識-從《家路》看人與自然的關係 (圖)
貨幣戰爭:量化寬鬆 太「寬」太「鬆」? (圖)
概念圖:量化寬鬆政策全球貨幣戰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