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訪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
2013年5月9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履新長沙,這座他曾在此學習、工作、生活近30年的城市,易煉紅再熟悉不過。但作為長沙市委書記,如何才能讓城市發展得更好更快一些,讓這座城市裡的父老鄉親生活得更加幸福一些,是他任職之後首先思索的問題。
經過深入思考和謀劃,在長沙市委、市政府主導下,「六個走在前列」大競賽活動如火如荼展開。到了今年兩會期間,在長沙市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明確提出,建設「品質城市」將是今後幾年的重點工作,作為「六個走在前列」競賽的升級版,「品質長沙」建設打響了長沙城市治理攻堅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李青霞 長沙報道
自「品質長沙」建設啟動以來,長沙城市面貌的變化、品質的提升,每位生活其中的市民都有切身體會。那麼,作為活動的策劃與主導者、長沙市的當家人--易煉紅本人怎麼評估活動的進展和成果?近日,易煉紅書記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對此,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品質長沙』建設初見成效,仍在路上。」而要實現質的飛躍,「需要三到五年時間」。
以下為訪問實錄。
三到五年 實現質的飛躍
記者:易書記,長沙市委、市政府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和背景下,提出打造「品質城市」的發展目標?
易煉紅: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提出建設品質長沙,一方面是城市化發展的規律使然。一方面是人民群眾的期望所在。
整潔有序的市容,綠樹成蔭的環境,車暢人歡的出行,優質高效的服務,文明禮讓的風尚,平安和諧的社會,是人民群眾之所盼。長沙要讓廣大市民充滿愉悅感、舒適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必須提升城市品質、創造品質生活。
記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落實,您怎麼評價目前取得的效果?
易煉紅:「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建設品質長沙,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這項工作自去年部署以來,其效果可用兩句話概括:初見成效,仍在路上。
從初見成效來講,規劃品質有了提升,明確了以人為本、文化鑄魂、兩型引領、統籌協調的規劃理念和組團式、串珠式城市發展思路,《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2014年修訂)》得到國務院批准。
建設品質有了提升,地鐵2號線正式運營,長沙迎來「地鐵時代」,湘江新區、高鐵新城等片區開發展示了新的形象,西湖文化園、「兩館一廳」等即將竣工,國際會展中心、地鐵3號線、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桐梓坡至鴨子鋪通道、高鐵站場至空港城磁懸浮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
管理品質有了提升,圍繞建設清潔城市、暢通城市、綠色城市、靚麗城市和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實施史上最嚴厲、最精細、最到位的城市管理,啟動三年造綠大行動,打造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林蔭道、景觀道,加快公交都市建設並新增1000台計程車,人民群眾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清潔度、舒適度、暢通度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
環境品質有了提升,重點實施「清霾」、「碧水」、「靜音」三大行動,啟動大氣污染三年防治計劃,總投入77.56億元,涵蓋9大類共138個「清霾」項目,湘江庫區長沙城區段101個排污口截污改造工程全面實施,污水處理廠將實現城區全覆蓋。
從仍在路上來講,長沙面臨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市病」防治的雙重任務,品質提升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可謂任重而道遠,至少還要三五年的努力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期待未來的長沙,是一座「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品質之城,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產業品質、建設品質、環境品質、社會品質、文化品質、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共享品質生活的美好、分享夢想成真的機會。
智能管理 建立體化交通網
記者:長沙市內交通擁堵情況今年來得到很大緩解,未來長沙市在基礎設施投入和交通管理方面還將主要推進哪些工作?
易煉紅:現代化的城市必須有現代化的交通。長沙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了160萬輛,其中城區超過了100萬輛,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建設暢通城市,營造「車暢人歡」的出行環境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正如你所說,城市交通既要建得完善,又要管得科學。
在建的方面,長沙將圍繞建設綜合性交通樞紐和立體化交通網絡,推動地鐵、城鐵、高鐵以及地上、地下交通無縫對接,道路設施、停車設施等全面配套,最終實現「零換乘」。
未來幾年,我們將完成地鐵1、3、4號線的建設,與已經運營的2號線形成「米」字型的地鐵網絡;實施萬家麗路等城市主幹道的快速化改造,做到外成環、內結網、點立交;過江通道將達到14條,市域東西向建設貫通全境的南橫線、北橫線,形成「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公交都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45%左右,構建「公交+慢行交通系統」。
在管的方面,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交警的街面見警率,常態化地推進交通秩序整治,通過管車與管人、抓硬件與抓軟件結合起來,全面提升暢通率和群眾滿意度。
傳承文化 塑長沙城市之魂
記者:在您的眼中,現代化的城市發展怎樣才能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和諧統一地呈現?
易煉紅:沒有生態品質和文化根基的城市,是談不上和諧美好的,充其量只是鋼筋水泥的堆砌物和沒有靈魂的空殼。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則是城市生態文明和人文氣息的形象表達,是城市最本真、最具內涵、最顯魅力的元素。作為長沙來講,既有「山水洲城」的獨特景觀,又有「屈賈之鄉」的厚重文化,完全可以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詮釋得更加淋漓盡致。
留住鄉愁要從留住文化載體著力。我們提出了「文化鑄魂」的理念,就是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盡可能地延續文脈,對文化遺存絕不能大拆大建,通過湖湘文化名人、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築等載體的保護和修繕,來體現城市的厚重感、品質感和文化氣息,讓鄉愁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同時,長沙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了民俗、工藝、美食等文化傳統,比如舞龍、舞獅、接財神、做年糕、唱花鼓戲、彈詞等習俗是源遠流長,濃郁的鄉土氣息帶給人們濃濃的鄉愁;長沙的湘繡、煙花是兩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民間文化工藝,這裡面也有割不斷的鄉愁,應該塑造更加閃耀的品牌、打造更加閃亮的名片。
長沙還有很多老字號的美食店,像火宮殿、玉樓東、楊裕興等。這些傳統文化要堅定地繼承、大力地弘揚,讓它融入現代化的城市不斷發展。
強化公共服務 構建和諧長沙
記者:長沙市在推進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改革,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兩個方面,將會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易煉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也是市民最關注的公共服務。應該說,長沙近年來對此是高度重視和不懈努力的,特別是在新區開發建設中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湘江新區建了一批高標準、現代化的學校,隨遷至長沙的近10萬農民工子女都實現了應讀盡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做到了全覆蓋。
問題的癥結在於優質資源不能真正共享,導致上好學校難、進好醫院難。怎麼破題?要貫徹發展的理念。就教育來講,我們將繼續通過強弱校捆綁發展、委託管理、對口扶持的模式,將長郡、雅禮、明德、周南、師大附中等優質資源覆蓋到各個城區;對農村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質改造,促進城鄉之間的平衡;還要根據新型城鎮化人的需求,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的建設。
就醫療衛生來講,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進行標準化建設,既能看病,又能住院,構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醫療服務體系。
要探索改革的辦法。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繼續深化校長任職和教師任教交流,積極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嚴格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探索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高中招生制度等。在醫療衛生領域,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繼續推行基本藥物機制,把老百姓看病就醫的費用降下來,並健全大病救助、大病保障機制,解決「因病致困」、「因病返貧」的問題。
項目建設 牽住發展「牛鼻子」
記者:項目建設是拉動城市跨越發展的引擎,長沙市今年上半年項目建設的整體情況如何?
易煉紅: 項目建設的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和「牛鼻子」。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項目建設論英雄、排座次、定獎懲,以高品質的項目來助推高品質的發展、以新項目來支撐新發展,對每個區縣(市)和園區交任務、壓擔子,每年年底舉行區縣(市)的項目建設流動現場觀摩會,比新建項目的規模、品質和效益,沒有新項目就不看現場,營造了一個比著幹、賽著上的濃厚氛圍。
總體來講,長沙圍繞項目抓發展的效應正在顯現。全市上半年新開工項目4045個,開工率同比提升9.3%;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497.88億元,同比增長19.8%。
記者:在當前宏觀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長沙市委、市政府將會有何具體應對措施?
易煉紅:我們的措施是搶抓中央微刺激政策帶來的機遇,加大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圍繞這些方面抓項目、上項目。
比如,長沙將用四年左右時間改造近10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還比如對產業發展項目全力支持,中光通訊二代光纖、廣汽菲亞特高端SUV、爾康製藥的澱粉膠囊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已經落地,為長沙產業倍增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