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庭佳)「佔領」行動的參與者多為年輕人,有意見認為特區政府需要更重視青年聲音。在昨日的一個講座上,多個新晉政界人士批評反對派以多種方法將年輕人「洗腦」,令他們變得反政府,而特區政府也應檢討其青年工作,考慮吸納他們進入諮詢架構。
「海港公園講座」昨日討論「佔領」引伸的青年問題和之後的工作。講者之一、自由黨青年團主席李梓敬認為,策動「佔領」的反對派將左翼思想及反政府思想連結在一起,打出反「地產霸權」等的旗幟,以誤導年輕人,令他們慣性支持反對派。他指反對派擅用「語言偽術」及選擇性取用數據,如他們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時,口喊反對發展商謀取暴利,卻對計劃中的公營房屋佔高達四成隻字不提。
他指現時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為教協會員,而《蘋果日報》創刊時以娛樂甚至色情作招徠,之後慢慢滲入政治元素,顯示反對派的「洗腦」技巧明顯有背後勢力指導,建議特區政府及建制派善用社交平台打輿論戰。
另一講者、新民黨青年委員會創會主席甘文鋒表示,縱觀環球的反政府示威都以年輕人作主力,因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只求理想卻不顧現實。他續說,反對派利用年輕人反對政府的經驗,早由2007年反對拆卸皇后碼頭開始不斷累積,今次「佔領」則利用政改這條導火線全面爆發。
籲反思青年政策有何不足
他不認同「佔領」會令政府「失去一代人」,因早於2003年已有這一論調,但他認識的、當年反對政府的青年,現已隨着事業成就及人生經驗增加,變得理解政府。他又指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年紀偏大,建議增加青年成員。
講座主持、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咏駿認為,「佔領」已令社會嚴重撕裂,現時應集中反思青年政策有何不足之處,而不是再爭拗不休。他指教育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一環,但政府卻取消中史科的必修地位至今,局限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建議重新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