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昨日指出,香港社會有些人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認識,跟內地截然不同,需要高度重視,一個根本的出路,就是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事實上,香港發生「佔中」事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市民和青年學生對「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香港社會反思「佔中」的教訓,有必要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準確把握基本法的有關規定。這有利於防止「佔中」重演。
國務院今年6月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香港社會還有一些人沒有完全適應這一重大歷史轉折,特別是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目前香港出現的一些在經濟社會和政制發展問題上的不正確觀點都與此有關。實際上,違法「佔中」之所以在香港發生,除了外部勢力與香港反對派蓄意危害香港繁榮穩定與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之外,還與香港社會一些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有關,因此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有迫切需要。
違法「佔中」對香港經濟民生、社會秩序、營商環境、法治基石、國際形象都造成嚴重衝擊和損害。但「佔中」最大的問題,是「佔中」搞手把矛頭指向中央,指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這是挑戰基本法,挑戰「一國兩制」,挑戰香港和祖國內地之間的信任關係,挑戰香港作為一個特區和中央的關係。「佔中」之所以能夠在香港發難並形成較大規模的社會動亂,就在於「佔中」打着「公民抗命」、「真普選」、「愛與和平」等幌子,誤導、引誘和煽動一些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參與,而參與和支持「佔中」的大部分市民和青年學生,恰恰是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
香港回歸以後,香港居民和內地居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但香港有一些人到現在還找不到國家的感覺。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就要引導市民和青年學生認識「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一國」,何來「兩制」,挑戰「一國」,就是損害港人根本福祉。結束「佔中」後,更多市民應靜下心來,理性思考,了解香港歷史和回歸前後的情況,了解「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有關內容,正確認識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才能充分保障香港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