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掀穿戴熱潮 髮夾衣服皆「有腦」
可穿戴智能科技近年逐漸冒起,今年更迎來豐收,除了多款智能手錶面世,Google Glass亦首次公開發售,還有蘋果公司首隻智能手錶Apple Watch現身。不少科技專家預期,以明年初開售的Apple Watch為開始,可穿戴智能科技明年將更上一層樓,除了功能更多元,款式亦千變萬化,例如可測試紫外線強度的髮夾,或是監測心跳率和呼吸速率的運動服,重新定義「智能潮流」。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陳國麟
蘋果醞釀推出智能手錶多年,讓引頸以待的「果迷」興奮難耐。研究機構Futuresource發現,有意購買智能手錶的消費者今年激增一倍,其中很多是iPhone用戶,足見蘋果魅力。專家估計,智能手錶出貨量將從今年1,000萬隻,增至明年4,000萬隻,到2016年再升至6,000萬隻。
腕帶手錶追蹤健康狀況
個人保健領域近年成為可穿戴智能科技發展焦點,除了市面常見的健康追蹤腕帶外,不少智能手錶加入類似功能,醫院和醫生亦正探討利用這些裝置,加強醫療保健成效。雖然智能手錶在功能上遠勝健康腕帶,不過有分析認為腕帶價格上有明顯優勢,短期內不會被智能手錶完全取代。
髮夾測紫外線 西裝懂「溝通」
可穿戴智能科技不只局限腕帶或手錶,美國時裝名牌Ralph Lauren推出一款智能運動服,可監測用家心跳和呼吸速率,並透過藍牙把數據傳送到智能手機,產品已在今年8月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亮相。英國劍橋科學園一間工程公司亦正研發可探測紫外線強度的髮夾,以及不同部分衣物可以互相「溝通」的西裝。
然而,可穿戴裝置監測的數據愈來愈多,這些裝置亦可能被用作監控,甚至成為法庭上的證據。加拿大卡爾加里近日便出現相信是全球首宗案例,一名遇車禍健身教練試圖透過健康腕帶收集到的數據,證明其身體狀況在車禍後受到影響,藉此作為索償理據。有分析指,隨着可穿戴智能科技逐漸成熟,有關案例今後可能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