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加強中國歷史和國情教育刻不容緩


香港兩名大學生上周應英國國會「傳召」出席其「聽證會」時,竟然公開要求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有網民近日又發起所謂「支持香港回歸英國」的聯署。眾所周知,《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國一步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苦難深淵的標誌。參與「佔領」的學生竟然要求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不但暴露其扭曲的歷史觀,更說明「佔中」能煽動大批青年學生參與,根源正在於一些學生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導致國家民族觀念薄弱。當局需撥亂反正,將中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突出位置。

「佔領」學生公然赴英出席「聽證會」,並且要求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反映他們對於民族苦難史的無知。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是近代中華民族苦難的開端,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證。一個對近代史稍有認識的人,都不會喊出「重啟《南京條約》」的口號,讓國家重回被列強虎視鷹瞵、豆剖瓜分的屈辱日子。這反映部分「佔領」學生思想偏激,對於中國歷史一無所知,結果出醜於人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佔領」行動能煽動大批學生參與,根源在於青年學生對近代史的無知,自然難以產生國家認同。2000年開始,本港取消了中國歷史作為必修課的地位,到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中史科竟然無人問津。歷史教育的缺失,導致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造成這一代的歷史意識斷層,國家意識及認同感愈加薄弱。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澳門期間,強調要加強青年教育培養,中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習主席的講話同樣適用於香港。「佔領」行動暴露本港教育制度的缺陷,當局應亡羊補牢,大力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恢復中史科的必修科地位。只有讓青年學生在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培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才能令他們牢牢地把握與祖國命運相連,成為未來特區建設的棟樑之才。

相關新聞
許仕仁判監的兩大警示意義
加強中國歷史和國情教育刻不容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