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世界各地均對人民幣離岸業務虎視眈眈。 資料圖片
業界:勢做國際投資者亞洲首選平台
「佔領」行動令本港浪費了逾兩個月時間去處理內耗自殘式的政治爭拗,更嚴重的是令中央一向對本港的信任基礎受到考驗,業界均擔心內地日後或可能減少對香港的依賴。相反,世界其他地方卻努力為自己的經濟打拚,本港有可能因而被超越,特別是全球均虎視眈眈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加上內地的上海浦東、深圳前海等將建立離岸金融試驗區,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正急需求變,面對愈來愈多的挑戰,「佔中傘去」,此刻專注有關發展至為關鍵。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在「佔領」行動完成清場後,社會雖然恢復秩序,但香港要面對的挑戰卻比以前更大。現時倫敦、新加坡、台灣、法蘭克福、巴黎、盧森堡、悉尼、多倫多等地均在爭相角逐人民幣離岸中心,到明年初韓國及阿根廷等更多地區及國家,亦會陸續加入競爭,香港各界需用更高智慧思考香港的未來。
爭短期加大RQFII額度
在金融業方面,政府各部門的官員及有識之士均提出了未來本港金融業的「着力點」,例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表示,香港仍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近期開通的滬港通是內地金融改革的良好實踐。目前內地與本港正探討短期內加大RQFII額度,以及建立兩地基金互認安排。
金融發展局近日亦發表報告,建議把香港建設成為領先的離岸人民幣再保險中心。此外,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外匯及相關貨幣期貨,亦將是香港未來重點建設的項目。例如港交所(0388)明年將推出兩項人民幣貨幣期貨的新優惠,希望活躍本港的人民幣期貨。
促進海外基金來港註冊
證監會調查顯示,本港基金管理資產逾16萬億元,再創新高,年增27.2%或3.4萬億元。市場人士認為,一旦達成基金互認,預期部分可以進入內地銷售,內地則有逾2萬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會開放給香港及海外投資者認購。
證監會指出,推動兩地基金產品互認後,香港的成熟產品將可直接進入內地,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投資選擇,此措施亦會吸引全球許多基金改在香港註冊。同時,內地的基金亦可在香港銷售,吸引更多海外資金投資人民幣產品,促進內地基金業「走出去」。
投資基金公會指出,今年基金銷售額有機會按年升10%至7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若明年市場上有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則明年銷售額有機會再升上一成。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李錦榮稱,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基金需求很大,現時已有外國註冊的人民幣計價基金,投資者可望有更多選擇。
港資管業務有巨大商機
證監會調查又顯示,本港繼續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於亞洲的首選平台,源自海外投資者的資金增長42%至11.382萬億元,佔本港非房地產基金管理業務的資產總值達72%,比過去10年當中任何一年錄得的比例均要高。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指,滬港通已成功落實,下一步會「堅定不移」去推動基金互認。他更指基金互認是滬港通的「基金版本」,兩地基金產品可銷售至對方市場。雖然未有時間表,但陳家強直言,基金互認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