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侗族百家宴。 本報廣西傳真
高鐵開通方便西行 港人享別樣假期
除了桂林山水,廣西還有眾多民俗風情隱在「深閨」,港人北上尋幽探秘,不妨到少數民族「串門」,參加瑤族「盤王節」,看苗族「鬥馬」,吃侗族「百家宴」......隨着貴廣高鐵、南廣高鐵的開通,港人赴廣西遊山玩水不用再捱15小時火車,只花約3小時,最少花約200元(人民幣,下同)交通費,一個小假期便可「玩轉」廣西,逛古建築、賞風光、宿農家、喝油茶。本期玩轉粵港澳,記者帶你沿着高鐵線,過一個不一樣的假期。■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雪、唐琳 廣西報道
路線一:瑤鄉恭城響花炮
港人從深圳北乘坐貴廣高鐵約3小時便到廣西桂林市所轄的恭城瑤族自治縣。這裡常住居民五成以上是瑤族人,住在較為原始的村落,瑤族人日常仍穿着傳統服飾。在位於恭城縣城20公里左右的朗山瑤族古民居,這裡把瑤族傳統建築保留了下來。寨子依山而建,由緩坡逐級上升,形成一個扇狀古建築群。清一色的清水磚牆,硬山風火山牆高低錯落有致,藝術構件花飾繁多。值得一提的是,瑤族的一個支系--紅瑤,婦女終生只剪三次頭髮,所有頭髮都會盤在頭上,寓意長長久久,瑤族婦女在河邊梳洗盤髮的場景甚為壯觀。
其中,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是瑤族祭祖的花炮節,人們跳起跑梅山、羊角舞、長鼓舞等瑤族舞蹈,唱起古老的莫徭歌、梅山曲,還在田垌放響花炮,祈求全村太平安康。廣西民俗攝影協會秘書長黃亦華曾多次跟團友到恭城采風,他說,節日期間各種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充分體現了多姿多彩的瑤鄉民族文化,而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色彩奪目、圖案古樸、工藝精美。此外,除了花炮節,恭城瑤族的傳統節日還有盤王節、婆王節、河燈節。
路線二:侗族風情看三江
同樣是沿着貴廣高鐵向西,港人可到廣州南站乘坐高鐵直達三江,出站後的兩小時交通圈內,即可感受侗族的熱情,看苗妹的俏麗。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風情看三江。」初入三江縣城,各家各戶都在房子外裝飾侗族特有的木簷,在縣城的中心廣場內,坐落着侗族鼓樓、「鳥巢」與乾淨的街道時刻提醒着遊人已置身千年侗城。三江縣旅遊局工作人員小米告訴記者,三江是內地唯一被評為4A級景區的縣城。而從縣城驅車約一小時便到三江程陽風雨橋,它與程陽八寨一道,成為了三江最著名的景點。作為內地五個侗族自治縣之一,三江以鼓樓、風雨橋、侗族民居等木製建築藝術聞名世界,擁有內地最完好、數量最多、分佈最集中的侗族建築群,全縣共有侗族風雨橋108座,鼓樓159座。
曲曉克現在是廣西民俗攝影協會理事,在她的記憶裡,已數不清到過三江多少次,「去程陽八寨參觀,一定要去當地的布樓住,很有特色,在寨子裡還可以吃到侗族的酸肉、酸魚這些特色菜,體驗侗族風情」。作為資深人士,曲曉克推薦第一次過來的港人一定要去距程陽八寨20分鐘車程的冠洞村吃百家宴,「一百道菜你可以拿碗隨意吃,每家每戶都非常好客」。除了原始的侗族建築,三江也號稱「百節之鄉」,港人可在正月前往,參加三江的鬥牛節,侗寨以牛相互競爭爭奪勝利。曲曉克建議港人到三江,定要到縣城觀看每天上演的侗族情景劇《坐妹》,「《坐妹》將侗族婚嫁習俗演繹得很生動,可欣賞到優美的侗族歌舞。」
從三江縣城驅車向南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到達融水苗族自治縣,這個已有兩千年歷史的苗鄉,初入縣城便可感受到其青山圍繞、碧水穿梭的寧靜氣息。對於前來的客人,苗族人會在門口等候,端上一大碗迎賓酒,俊俏的苗族妹子穿戴傳統服飾,唱起山歌。在融水,古樸的節日、獨特的木樓建築、手工精巧的服飾、別有風味的民族餐飲、奇異的戀愛婚俗等,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畫。元寶山、貝江、龍女溝都是遊覽苗族山水的好去處,其中,雨卜苗寨景區是不可錯過的景點。從縣城驅車40分鐘便可到達雨卜苗寨,雖然已開發為景區,但在曲曉克看來仍保持着較為完好的苗族古建築,「我常把融水作為取景地,這裡的苗寨不僅可參與蘆笙踩堂、跳竹竿舞、踩腳舞、拋繡球、背新娘等節目,還可以欣賞到融水苗家特有的精彩激烈的鬥馬。」曲曉克說,她的電腦裡保存着上萬張融水的圖片。
春節期間,港人可至融水過苗年、趕坡會,至農曆正月初九,融水還會舉辦芒蒿節,那一天苗族青年帶上惡魔的面具,披上滾滿泥巴的草甸,追着周圍的居民、遊人將其抱起,寓意消災祈福。
路線三:縱情仫佬「依飯節」
如果說1月至3月恭城、三江、融水等桂北地區偏寒,那較為溫暖的廣西中部不失為港人的好選擇。從廣州南乘南廣高鐵直達柳州,再從柳州轉乘大巴,一小時內可抵風光宜人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和「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羅城是內地唯一一個仫佬族自治縣,內地80%以上的仫佬族人口聚居在這裡。在羅城,濃郁的仫佬族風情隨處可見,尤其是位於縣內的鳳凰古街,將仫佬族建築、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習俗及民族風情等集中反映出來。此外,港人還可到羅城仫佬族民俗博物館參觀,那裡保存着最完整的仫佬族服裝,完整展示了仫佬族的生活習俗。此外,在傳統節日當中,以羅城11月舉行的仫佬族「依飯節」最為獨特,每隔3至5年舉辦,約16萬的羅城仫佬族人都會聚集在一起,上演草龍舞、搶粽粑、仫佬竹球、台閣頂馬、貓獅表演等節目。定居在廣西南寧的楊小姐每年都會抽空去廣西各地體驗少數民族風俗,2009年在參加了羅城仫佬族依飯節後,就開始深入研究仫佬族文化,「『依飯節』是仫佬族最重要的節日,期間萬人同慶,非常熱鬧和壯觀」。
「劉三姐」的歌聲早在上個世紀就已隨着桂林的山水傳遍世界各地,而作為「劉三姐」的故鄉,宜州市僅距柳州約半小時車程。宜州獨具壯族風情,有山歌、有彩調。在宜州市區,港人可乘坐遊船,沿下筧河穿城而過,行至「劉三姐」故居。在船上,必須要跟着導遊學唱山歌,才能成功進入寨子裡,沿途遊覽的3小時,真可謂「人在水中環繞,歌在山間迴響」。黃亦華作為攝影愛好者,曾三次到過宜州,「下筧河兩岸風景很美,宜州現在旅遊開發得很完善,遊客可以扮演電影《劉三姐》裡面的角色跟當地人對唱山歌。」黃亦華說,現在自己仍會帶領團友前去。學山歌,看山水,不知不覺就會來到背靠山前倚水的三姐故居。其故居均由黃土建造而成,完整保留了其居住時的場景佈置,港人還可在景區觀看民俗表演。記者了解到,目前,宜州正在打造環下筧河山地單車自駕遊基地,港人日後除了乘船,還可騎車遊覽宜州自然生態環境和體驗劉三姐歌謠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