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年前的清代聖旨依然字跡清晰、光彩奪目。本報重慶傳真
一卷清嘉慶二十年間的皇帝誥封聖旨,在歷經200年的滄桑歲月後,於近日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發現。秀山縣政協特聘文史委員、民俗學家劉濟平指出,該「誥封聖旨」,雖然歷時已久,但字跡清晰,豪華氣息不減當年。
保存基本完整 研究價值高
「誥封聖旨」用漢、滿兩種文字豎書,共260字,中有兩方米紅璽印,保存基本完整。聖旨長2.5米,寬0.3米,用青、黃、黑、白、赤五種絲綢織成,俗稱五色詔書或雲錦誥命。其內容為皇帝誥封時任台灣兵備道糜奇瑜的胞兄,糜奇瑾為中憲大夫、嫂王氏為恭人,落款為:「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註:公元1816年12月13日)。
從「誥封聖旨」中可以看出,嘉慶帝因糜奇瑜為國治理台灣等,功勞卓著,認為是其父母教子有方,分別對胞兄、嫂誥封官職,以弘揚正氣,鞏固統治地位,實行「以德治國」。
目前在重慶,清朝時期留下來的檔案、資料雖然不少,但是象秀山發現的「誥封聖旨」卻不多見。它對研究清朝的歷史、文書制度、官制以及書法、針織、顏料、家規等方面的演變、發展等,有着極高的價值,實屬罕見。■記者 楊毅 重慶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