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郭洪波) 身邊有難事,上網發個帖子,政府就能受理。昌平打造24小時在線政府,居民訴求「網上收集,網下辦理」。相關政府部門如在5個工作日內未予回應,將會在績效考核中被扣分。自2014年4月份建立起這套網絡行政機制以來,已有400餘件居民身邊難題得到辦理、回復。
這套網絡行政機制,主要依托於「北京昌平」政務微博和「北京昌平」微信平台。昌平區網管辦7名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網友提出的問題、建議,第一時間轉發到相關街鎮或者委辦局。
為了讓網友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切實解決,2014年4月,昌平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出台了「關於加強網絡問政網絡行政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各街鎮、委辦局辦理網友反映民生問題的數量和滿意度,要和年度績效考核掛鉤。未在規定時限內回復,或者涉及部門較多的事件,由區政府督查室督辦落實。
一名網友反映昌平九台路與紫金新幹線南側丁字路口,信號燈桿已豎起多年,但一直沒安裝信號燈,導致路口事故頻繁發生。問題被轉到區市政市容委和屬地東小口鎮,但倆部門均表示,「不在自己職責範圍內,管不了」。
一個小小的信號燈,為啥兩個部門都管不了?按照區市政市容委的說法,網友反映的路口是開發商代建道路,目前尚未轉交給市政,有問題應該找開發商或者屬地東小口鎮。而東小口鎮則表示,路雖然在鎮域範圍內,但路燈歸市政管,信號燈歸交通局管,所以鎮裡也沒辦法。
問題不能不了了之。昌平區區長親自督辦,涉及到的相關街鎮、委辦局,就一個信號燈的問題專門開了一次現場會。在勘察現場時,工作人員發現,該路口不僅信號燈不完善,路燈也存在建而未亮的問題。各部門現場拿方案,制定整改措施。目前,信號燈安裝、路燈引電已經完成。
小區環境髒亂差,道路坑窪出行不方便、群租房擾民、私搭亂建沒人管......點擊昌平政務微博,居民反映的問題五花八門,只要涉及到民生,絕大多數都在規定的5個工作日內得到了答覆。以互聯網為平台,建立起的民情收集、督辦、反饋機制,打通了政府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對網民意見的快速回饋,讓昌平政務微博人氣飆升,截止到目前,該微博已擁有粉絲100多萬。另外,轄區56個街鎮、委辦局也以微博、微信的方式,陸續開通了網絡問政平台,居民訴求渠道越來越暢通。
老舊小區迎來陽光管家
垃圾沒人收,一到夏天就蚊蠅叢生;沒有公共維修基金,頂樓漏雨只能自己修;路燈滅了好幾年,晚歸居民要自備手電筒......建於90年代初的城北街道八街灰廠路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它同樣存在。但自打2014年陽光管家正式啟動以來,之前的問題,現在打個電話就能解決。
在去年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灰廠路社區黨支部多次走訪調研,在充分吸取居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由灰廠路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組織發起建立了一個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灰廠路社區陽光管家,目的就是解決老舊小區居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陽光管家的組織成員為兩委成員、業委會成員和居民志願者。
由於「陽光管家」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所以成立之初,啥事兒都得社區工作人員摸索著來。「想要得到居民的支持,得讓大伙看見變化。」灰廠路黨支部書記張翠清說。首先,社區工作人員利用業餘時間,為小區除草、清垃圾、剪樹杈、種花牆......大干半個月,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黨支部制定了可行性分析報告,並帶著報告挨家挨戶拜訪,說想法,聽意見。眼見環境變好了,九成以上的居民都對這個由黨支部發起的組織表示有信心,並同意繳納每年每戶180元的管理費。
灰廠路社區黨支部成立陽光管家,在破解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在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湧現的像「陽光管家」這樣優秀的典型做法不是個例,基層黨支部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如南口鎮居庸關村開展「三進、三談、三徵求」活動,在廣泛徵集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圍繞庭院發展麻核桃樹、開辦農家院、種植小雜糧「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小湯山鎮酸棗嶺村建立「365民生服務站」,構建全天候、立體化的服務格局,把便民惠民利民服務送到了群眾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