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正視勞工不足 放寬輸入外勞


香港樓宇供應短缺矛盾非常突出,如何多管齊下增加供應,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表示,這需要土地,需要建築工人,需要社會支持。事實上,本港建造業人手嚴重短缺,導致興建房屋及其他大型工程一再延誤,建築成本大幅上漲,增加輸入外勞勢在必行。包括工會在內的社會各界應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理性務實地處理輸入外勞問題。

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根據政府不久前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未來數年有大量公營房屋待興建,同時本港的私人住宅、大型基建工程亦正在趕工,本地建造業工人供不應求的問題日趨突出。香港建造商會指出,業內工人短缺率高達16%,至今行內仍欠缺約萬名工人,靠香港內部供應卻難以解決。建造業議會每年培訓6000名半技術工人,但願意留在行內發展的只佔一成多,反映建造業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較艱苦,本港年輕人入行意慾不高,僱主肯出錢聘請、培圳也留不住人。

建築工人不足的影響,首先是成本大漲。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的調查發現,過去3年,本港建築工人的薪酬成本上升27%,部分工種如混凝土工的工資更曾上升70個百分點。建築成本飆升,市民自然要「捱貴樓」;其次,拖延工程進度。基層市民輪候公屋「上樓」時間更長,港鐵、港珠澳大橋均因人手不足出現工程延遲的情況。

要解決人手不足,降低建造業及社會整體發展成本,加快建屋進度,放寬輸入外勞政策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工會團體憂慮輸入外勞會搶本地勞工飯碗,但本港近年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接近全民就業,建造業更面對請不到人的困窘,根本不存在搶本地勞工飯碗、損害本地勞工權益的問題。

近年,新加坡經濟增長遠超香港,原因之一就是靠輸入大量外勞,降低基建和公營房屋成本,為發展多元化產業創造有利條件,讓本地人可從事更多高增值的行業。香港可以借鏡新加坡的經驗,在保障本地勞工合理待遇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輸入外勞,創造既照顧本地勞工利益,又促進社會發展的多贏局面。

相關新聞
外力介入鐵證如山 「佔中」搞手欲蓋彌彰
正視勞工不足 放寬輸入外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