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於冬天鴨綠江結冰,朝鮮人可如履平地越過邊境,砸開停靠在此的中國漁船的鎖頭,偷走破舊衣服、食物。
朝警扣船借機勒索 生計難為鋌而走險
儘管4年過去了,遼寧省丹東市浪頭鎮順天村村民仍對老陳家二兒子被朝鮮軍人槍殺那件事避之惟恐不及。中國官方當時回應的公開報道顯示,因為中方居民「涉嫌越境從事邊貿活動」,遭朝方槍擊。「這種事,這幾年我聽說的就至少死了4個人了。陳小華(音)那事呀,就是點子背(倒霉)。」回應記者的,是死者陳小華的朋友。丹東邊境的漁民並非只是出海放網、打漁,有些還身兼邊貿、走私貨的角色。那些死於非命的中國漁民,是這個中國邊境最大村莊不能言說的痛。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丹東邊境直擊報道
2010年6月初,3名從事邊貿活動的丹東市浪頭鎮順天村村民殞命鴨綠江。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的表述為,中方居民「涉嫌越境從事邊貿活動」,遭朝方槍擊。日前,記者找到了與死者相熟的村民了解到,當年由於對一單私貨的價格雙方討價還價,朝鮮兵拿槍射殺了來此走私貨的順天村村民,「好幾槍打死的。」
此案一出,丹東的民間邊貿活動開始由鴨綠江下游的浪頭鎮轉向別處,「一撮毛那邊這樣的事老了(很多),就在東港。」因為有一小片葦地,被漁民稱為一撮毛的地方距離鴨綠江口不遠,據當地百姓介紹,這裡走私盛行,同時養着大漁船的老闆也很多,去黃海等遠海捕魚的大多為這裡的漁船,「走得遠,出事的也多。」
村民口中的「出事」,一是指中韓朝三國漁船的海上糾紛,二就是指浮在水面的漁船和暗地的走私貿易的某種關係。
撞翻漁船 朝方從未賠償
陳小華的死當然不是個案。就在前不久,「朝鮮海警為搶咱們船上的魚和東西,把咱漁船撞翻,這就淹死1個人。」一邊是漁民身份,一邊是私貨小販,九連城人李爺對這江兩岸的命案格外敏感,靠着自家養的一條小漁船,李爺現在已經身家百萬。「高麗人對咱的態度就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從來也沒給咱賠償過。」對於近來的幾宗命案,朝鮮方面均未有過賠償,死者如果生前有僱傭的東家,還能得到一筆中國東家的賠償款,若是自己家的船,也就只能自認倒霉。據李爺介紹,靠漁船走私的這個群體,「沒有啥人身保障」,他們以漁民的身份每月給朝鮮邊防1萬元(人民幣,下同),以獲得在江上捕魚的資格,「我靠走私貨,這一萬塊錢沒多少,要光靠打漁可不行。」
搶劫扣船 海警儼如海盜
近年,丹東邊境漁民人數銳減,一方面因為丹東鴨綠江口等邊境漁民日常作業區域的漁業資源嚴重枯竭,打漁已經不能維持生計;另一方面,朝鮮海警不時扣押中國漁船、藉機勒索,朝鮮百姓不時小偷小摸,已經成為漁民的心病。
東距丹東市區25公里,就是丹東遠近聞名的漁村--前陽鎮海龍村,在這裡,邊境漁民也大可以只做個本分的打漁人。40多歲的劉船長在這個村子住了一輩子,「以前收益好的時候,我們小馬力的船上還能僱上幾個人,相互照應。現在這些船都只剩下一兩個人,遇上朝鮮海警來搶東西、扣船,就得乖乖給人家。」劉船長話語間透着無奈,「他們啊,我看就要發展成海盜了!」對於朝鮮海警,劉船長憤慨有餘,而對於來船上偷東西、要東西的朝鮮百姓,劉船長則多有憐憫,「看他們那可憐樣,我經常就給他們點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