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開封市政府和河南大學樹立的貢院碑牌匾。高攀 攝
在中國歷史上沿用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興起於隋朝國都長安,後歷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斷完善。明朝達到鼎盛時期,科舉重地也轉移到北京。清朝末年,受戰火影響,不得不把全國會試考場轉移到河南開封。
1900年,庚子之變爆發,慈禧離京避難,曾路過位於開封的河南貢院。河南貢院始建於順治年間,屢被洪水淹沒,最後於道光年間重建,其規模在清朝順天、江南、廣東、河南四大貢院中排名靠前。1903年,據說清政府為了籠絡人心,照例舉行全國會試,當時北京的順天貢院被燒,河南貢院就成為了慈禧的首選地。
1904年,全國會試仍在河南貢院舉行。史料記載,當時的河南貢院共有11,866間單人考場,考試分三場,時間是3天,考生在考試期間不能出考場半步。但和以往會考不同的是,此次會考廢除了八股文,三場試題分別為:中國政治史論、各國政治藝學策、不用八股文的《四書》義、《五經》義。考試結束,由18名同考官在貢院內評閱試卷,最後評出前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中國科舉史上的末代狀元、榜眼、探花即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