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衛署上周一正式推出《香港加強預防非故意損傷的行動計劃書》,冀藉此改善人口的生活質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為加強預防構成非傳染病疾病負擔的非故意損傷,衛生署上周一正式推出《香港加強預防非故意損傷的行動計劃書》,冀藉此改善人口的生活質素。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已確認損傷為全球最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全球每年有大約580萬人死於損傷,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0%,相等於每天約有1.5萬人因損傷而死亡。
涵蓋5策略9建議16措施
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轄下損傷工作小組,在回顧國際資料數據、詳細分析本地損傷情況,及仔細考慮與諮詢不同持份者後,制訂了該行動計劃書,涵蓋5個策略方針、9項建議與16項具體行動措施。
食衛局副局長陳肇始在行動計劃書發布暨研討會上致辭表示,防控非傳染病的成功,取決於有效推廣健康生活習慣、避免高風險行為與協助市民作出更健康的選擇。在香港,除不健康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飲酒及吸煙外,安全意識不足是另一個在防控非傳染病方面需優先採取行動的範疇,亦是一個可改變的行為風險因素。
研討會由衛生署主辦,獲多方持份者響應參與,當中包括政府部門、組織、學術界、醫療護理專業、學校及非政府組織。世衛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亦有派代表到場,向與會者介紹損傷防控工作在全球與西太區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