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羊年來臨喜氣洋洋,人人心情振奮,期望今年風調雨順賺大錢。不過,中國內地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無論是進出口貿易還是物價指數,都大大遜於市場預期。不少分析指出,內地經濟正面對「內憂外患」,在內部結構調整步伐艱難的同時,又恰逢外部環境持續惡化,2015年將會是新一屆中央政府掌舵以來最困難的一年。綜合多家大行的最新評估,今年內地GDP增幅僅為7%-7.1%,勢必再創新低。
內地去年未能實現「保7.5」的目標,但相差幅度輕微,尚算在市場預料之內。不料今年1月份的最新數據驟然急轉直下,進出口總值按年跌10.9%,其中出口額轉跌3.3%,較市場預期的最低下限更差。1月的CPI指數更跌至不足1%,令不少人擔憂「通縮時代」將會來臨,令內地經濟雪上加霜。雖然官方尚未公布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各界普遍預測,中央政府將會進一步下調目標,將之降至7%左右。
新常態下確保「六可」指標
事實上,一些官方或「準官方」人士近日已開始頻頻放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不要光盯着速度,要看經濟增長的質量」。內地經濟的主要問題是過度依賴投資和外需,新常態下要轉變觀念和思維方式,讓質量決定速度。他認為,只要確保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這「六可」指標,讓速度指標成為因變量,就可用質量指標倒推增長速度。
馬駿:今年GDP放緩至7.1%
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也在報告中預料,2015年內地實際GDP增幅將放緩至7.1%。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最新報告亦預計,2015年內地經濟將穩中緩降,GDP增幅料放緩至約7%。該中心高級研究員祁京梅甚至稱,只要結構向好的方向轉化,經濟增幅降到6%也能接受。多家大行最新預測也基本一致,恒生預料今年的GDP增幅為7%,中銀國際預測為7.1%。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亦認為,官方的目標將下調至7%,而實際的增幅將會是7.1%。他笑稱,這主要是由於去年未能完成目標,以官方的思維來推測,今年將目標定得更低一點,才能「漂亮圓滿、甚至略微超額地實現它」。
對於今年經濟進一步放緩的原因,廖群稱是由「內外隱憂」共同導致的。從內部看,由於內地經濟在進行結構性調整,產能過剩和內需不振並存的現象仍將持續,中央政府加強打擊貪腐,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高端市場的消費。此外,房地產去年下半年雖然略有回暖,但很可能是暫時現象,今年的房價總體仍將處於下行通道。這些因素都對經濟有負面影響。
從外部看,日本、歐洲近期爭相「放水」,顯示外圍環境比此前預期的更差,嚴重影響內地的出口狀況。雖然有分析指1月份出口負增長,是「春節因素」導致的,但廖群相信,即便撇除這一因素,真實出口數字也差強人意,預計今年全年僅會增長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