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再沒有什麼使命,比引領一個民族走向復興更光榮;再沒有什麼事業,比團結十幾億人民共圓夢想更崇高。」這是中國官方《人民日報》昨日發表評論員文章評論習近平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在開篇所說的幾句話。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清晰展現。
文章說,這是一個嶄新的起點。2012年11月,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人民接續奮鬥的基礎上,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謀劃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續寫這無上的光榮。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中思接千載,追尋中國夢。深圳蓮花山,鄧小平銅像前再展宏圖,激蕩改革潮。紀念「八二憲法」頒行,重申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項規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堅守生命線......履新第一個月,起筆落墨之際,前進航標已然確立。兩年多來,從中共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中共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清晰展現。
戰略布局引領民族復興
文章指出,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閃耀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光輝。「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