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為加強資助房屋在市場上的流轉,財政預算案提出由按揭證券公司研究推出補價貸款擔保計劃,協助有關業主向房委會或房協繳付補價。在繳付補價後,業主便可更靈活地善用單位,如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租或出售其單位。政府消息表示,該計劃的概念參考了俗稱「逆按揭」的安老按揭計劃,除非出售單位或業主百年歸老,否則不用還錢。因計劃需時研究,當局擬於今年第四季推出。
只可出租 出售轉名即還款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昨日指,參加計劃的業主會得到一筆過貸款,但有關貸款只能用作補地價。補地價後的單位亦只能用作出租,如果業主出售有關單位或將單位轉名,需要即時還款。
他說,計劃旨在增加市場上的租盤供應,構思主要參考「逆按揭」,貸款後要計算利息和保費,但業主在有生之年都毋須還錢,死後樓宇歸按揭證券公司銀行,或由遺產承繼人償還貸款、利息和保費。
消息人士以一個300萬元單位為例,假設補地價費用為100萬元,申請人需要先向按揭證劵公司繳付一筆過樓價2%的保費,之後每年以浮動利率計算利息,按現時利率P-2.5厘水平,利息為2.75%,再加每年要繳交1.25%保費,即業主在一年後就要還 106萬元。
消息人士指,計劃主要針對較年長的業主或樓齡較大的單位,故借款額會視乎居屋樓齡、業主年紀等因素而定,業主年紀愈大,借款愈多,「若業主係六七十歲,基本上已經可以借足補價金額。」
被問及補價貸款擔保計劃會否乏人問津,消息指「逆按揭」愈來愈受歡迎,目前有已700多宗申請,其中10多宗申請人過身,償還貸款,以目前25萬間未補價居屋估算,有5%業主申請,按揭證券公司已很滿意,又強調該公司有足夠財力應付相當多的需求。
業主:入市與否視乎利息
不過,有居屋業主表示,只有一間居屋自住,又以2003年樓價大跌為例,如貿然入市,擔心樓價出現波動時承受不到。有業主則稱,會將居屋留予兒子,不會補地價出租居屋,但認為措施有助增加租盤。不過,也有業主表示,出租與否視乎利息高低而定,即使出租亦會相應提高租金,彌補利息支出。
財爺:助增供應 非鼓勵炒賣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上表示,該計劃並非變相鼓勵居屋業主炒賣單位,他又相信計劃規模不大,應該不會影響樓市,但就有助增加市場供應。
另外,為了協助房委會達成10年來供應29萬伙公營房屋的目標,曾俊華在去年12月成立「房屋儲備金」,目前首筆注資為2014年的275億元的投資收益,特區政府亦會考慮在適當時候再注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