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李自明)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去年發表報告指出,隨着香港人口老化,經濟增長放緩,預料未來約10年,結構性財赤字將出現。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新年度預算案中指出,雖然特區政府未來幾年仍繼續有盈餘,但必須及早採取積極措施,控制開支、保障收入及適時儲蓄,盡力防止結構性赤字出現,包括研究擴闊稅基、檢討水費等與民生有關的收費項目。
曾俊華昨日在新年度預算案中指出,自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以來,香港經濟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6%,低於危機前10年3.8%的平均趨勢增長率。中期而言,香港經濟在2016年至2019年間,預計平均每年實質增長3.5%,而基本通脹率平均為3%。
2020年3月底儲備料9488億
他續說,估計在2016/2017年起的4個年度,經營賬目會每年錄得盈餘,非經營賬目會出現赤字,但綜合賬目仍然可以錄得盈餘。2020年3月底,預計財政儲備會有9,488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33.6%,或22個月的政府開支。
人口老化增開支 勞力減拖慢經濟
曾俊華指,中期財政預測與工作小組趨勢推算大致吻合,「人口老化無可避免會增加開支壓力,而勞動力萎縮會拖慢經濟增長。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並要及時果斷和有效地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盡力預防結構性赤字出現。」
他坦言,香港奉行簡單低稅制,稅基狹窄,只有40%工作人口繳納薪俸稅,而交稅最多的5%人士合共負起60%稅款。利得稅方面,只有10%註冊公司繳交稅款,交稅最多的5%更負起逾80%稅款,故穩住及擴闊政府收入基礎極為重要。
曾俊華續說,當局曾於2006年就建議開徵商品及服務稅進行廣泛諮詢,當時未被社會接受,但當局應在適當時間再次審視擴闊稅基可行性,務求有效穩定政府收入,增加直接稅寬減空間。
方法不多 商品及服務稅有幫助
據了解,當局原則上不會否定增加任何稅收的可能性,但會審時度勢,了解社會意見,同時平衡不擴闊稅基將要面對的後果。政府消息人士承認,任何加稅措施都「乞人憎、無人鍾意」,而擴闊稅基方法不多,開徵商品及服務稅(GST)是其中一個選擇,但需要考慮財政、政治等因素,包括在立法會是否有足夠票數通過。至於現屆政府任內能否推出新稅亦「好難講」,但強調特區政府內部預備工夫已「做到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