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裝上了國產「心臟」的「天久」2號。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自去年年末起,先後已完成3次實驗羊植入中國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磁液雙懸浮血泵的手術,並實現綿羊全部健康存活的目標。這標誌着,中國首個「人工心臟」項目獲得重大進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有望在兩年內進入(人體)臨床試用階段,造福心衰患者。■節自《國產「心臟」有望造福心衰患者》,香港《文匯報》,2015-02-14
持份者觀點
1. 泰心醫院院長劉曉程:慢性心力衰竭已成為心血管病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而心室輔助裝置又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治療各類終末期心衰的最有效方法,但中國至今尚無商品化的產品。因此,研製出性能優良、價格低廉的國產心室輔助裝置成為當務之急。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中國心」將在多久以後進入(人體)臨床試用階段。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中國心」的研發成功的意義何在?
3. 承上題,中國可以促進哪些公共醫療技術,造福國人?■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