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高麗丹、李自明 北京報道)香港政改進入關鍵時期,據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形容,通過政改為一項「硬任務」。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港區委員重申支持政改方案,強調2017年順利實現行政長官普選不僅是香港民主的大進步,也是中國民主發展重大里程碑。他們希望大家應該珍惜機會,選舉自己真正心儀的「特首」,同時規勸反對派應及早認清民意,支持政改。
范太:意味中央盡一切努力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認為,張德江委員長形容通過政改為一項「硬任務」,意味着中央政府會盡一切努力,在可能的範圍下,爭取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例如向表示將會否決方案的議員進行游說。她又指,在基本原則不改變的情況下,希望中央政府能夠與個別有興趣的反對派議員見面。
范太又認為,中央政府難以承諾在2022年重啟政改工作,因為何時重啟「政改五步曲」,第一步的主導權在特區政府手中,若由中央下決定的話,便會削弱特區政府的主導權。
胡定旭:500萬人選特首 民主發展里程碑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醫院管理局董事局原主席胡定旭向本報記者表示贊成政改方案。他稱,這將是香港多年來第一次實現500萬選民一人一票去選舉,非常不容易,不僅對香港發展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中國民主發展最大的里程碑。
他又稱,「香港還未回歸時候,根本沒有民主自由。英國政府指定誰當總督就是誰,香港人反對不反對,都不關你的事。」他表示,香港回歸後,1997年,第一任行政長官由400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舉產生;2002年,第二任行政長官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到2017年,香港回歸20年的時候,能實現一人一票選舉,「已經是香港的大進步。」
對於反對派質疑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和組成方式,胡定旭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提名委員會由很多界別組成,有醫療,衛生服務,會計等,可以通過民主決策,不斷優化提名程序,改善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部分。
林健鋒批反對派對民意置若罔聞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向本報記者表示,香港現在發生「佔中」等一系列不安定事件,根本原因在於很多港人沒有真正掌握「一國兩制」的概念,他們把「一國」和「兩制」分開討論,尤其是香港的很多反對派「自把自為」,「表面上看是支持民意,實際上是把民意置若罔聞。」他規勸反對派應以國家利益為重,遵循國家的方針和政策,多多理解國家對於香港同胞的支持,贊成政改方案。同時香港的國民教育也應該加強,香港青年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應該多一點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方文雄向本報記者表示,期盼政改可以獲得通過。他認為這次政改是香港人的自由選舉,是港人難得的機遇,是民主發展的一大步,香港人應該珍惜這個機會,選舉自己真正心儀的特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