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的環境排污強度已超過歷史上最高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的2至3倍。圖為去年初河北唐山市一家鋼鐵廠的濃煙飄向住宅區。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馬靜 兩會報道)內地環境污染問題究竟多嚴重 ?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7日回應稱,當前,中國面臨着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環境排污強度已超過歷史上最高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的2至3倍。
陳吉寧表示,從污染物總量減排來看,四項主要污染物中,COD(化學需氧量,水體有機污染的指標)和二氧化硫今年已經提前完成「十二五」的任務,氮氧化物和氨氮預計也會按期完成。隨着污染物的持續減排,一些常規的污染物在國控斷面上,已經出現了持續穩定好轉的局面。但是總的來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經接近或者說超過環境容量。
陳吉寧表示,中國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質量差,如霧霾、水體富營養化、地下水污染、城市黑臭水體等問題;二是生態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水體的生態損失;三是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的布局帶來較高的環境風險。
「我們面臨着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陳吉寧說,解決中國環境問題,不能夠操之過急,不能期望過快,更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懶政不作為,因為這是關係到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問題。
促發展與環保深度融合
陳吉寧表示,內地的環境治理還是粗放式的,治理工程主要體現在末端治理。節能、節電、節水、截污的技術,以及清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進步遠遠大於末端治理的進步,但這些紅利沒有釋放出來。這是因為內地的創新能力不強,環保政策沒有跟經濟政策和發展政策作深度的融合。他認為,隨着創新能力的增強與政策深度融合發揮作用,中國環境治理的進程會進一步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