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史美倫估計,「深港通」對兩地市場都會帶來更大裨益。陳嘉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自明 兩會報道)股市「深港通」預料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運作方式會與當前已經營運近4個月的「滬港通」相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史美倫昨日表示,「滬港通」開通初期被指反應偏向冷淡,可能與當時正值違法「佔領」有關,但預期在「滬港通」經驗下,加上深港兩地來往頻繁,「深港通」對兩地市場都會帶來更大裨益,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自「滬港通」開通以來,整體運作良好,但有人就指是「北熱南冷」,史美倫昨日在北京與傳媒茶敍時分析指,大家對「滬港通」期望很高,但由於內地股市散戶較多,會考慮到「佔領」所產生的不明朗因素,希望先對香港看清楚情況,「制度已完整,但大家可能還陌生。」
鞏固香港人幣離岸中心地位
她相信,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深港通」對香港影響更大,而在「滬港通」經驗下,內地投資者對有關運作有了信心,加上深圳投資者對香港更了解,深港兩地來往也較多,估計對兩地市場都有正面作用。尤其當人民幣產品多了出路,對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位置很重要,香港往後也應開發更多金融衍生產品。
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會否影響香港其中角色地位?史美倫指出,新加坡、台灣、倫敦等都可以結算人民幣,但人民幣國際化不是點對點的問題,而是網絡的問題,需要大量貿易夥伴,愈多人用愈好。而香港有先行者的優勢,當這個餅愈做愈大,香港也能受惠,加上香港相對其他地方更熟內地市場,仍然會較為佔優。
史美倫又提到,內地國企國資改革已經走了20年,現在更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惟有些大型國企雖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但仍未能充分反映國家的影響力,故此必須繼續在管理及功能上與國際接軌,相信香港在此方面仍能發揮角色。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國家金融開放的格局十分清晰,香港金融服務可以有進一步多元化發展的空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到金融業對優秀人才需求殷切。身為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的她表示,他們今年會繼續舉辦招聘日(Career Day),搭建平台由業界向青年學生分享經驗,加強香港金融業「中後台」技術人員的發展。
港應投精力做「該做的事」 增競爭力
史美倫坦言,今後,香港應把精力放在該做的事上,因為各地競爭永遠存在,香港不能阻止新加坡、上海等地的發展,只能鞏固及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過去一年,香港的政治爭議大,尤其是在政改諮詢期間,反對派甚至未有研究人大「8.31」決定就激烈反對。一旦政改方案不能通過會非常可惜,她相信市民都明白這道理,也希望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順應民意作出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