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雲「四眼弟子」 罵哭女童被捕


放大圖片

■「四眼男」當日衝向母女指罵。 視頻截圖

死撐路過幫口 實「港獨」分子屢參與反水客搞事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齊正之、杜法祖)激進反對派及滋事分子8日在屯門等多個地區,以反水貨客為名,四出衝擊正常地區和商業設施,滋擾攻擊遊客甚至本港市民,其連串暴行激起民憤。警方昨日下午再拘捕多兩名涉案男子,涉行為不檢及襲擊。據本報獲悉,昨日下午被捕的其中一名陳姓中年男子,就是涉嫌於3月8日在屯門參與「大罵母女」的「四眼男」。消息透露,「四眼男」是鼓吹「港獨」的「城邦派」成員,過去一個多月來,曾多次參與反水貨客行動。

最新被拘捕的兩名男子分別姓陳、47歲及姓曾、27歲,昨日下午先後於屯門及天水圍區被捕,俱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警方透露,其中陳姓男子涉及當日一對拖篋買書的母女在屯門被示威者包圍指罵的事件。至昨晚他被押返屯門大興h寓所搜查,他被黑布蒙頭,鎖上手銬,警方在其住處帶走多袋證物,包括鞋、布袋及電腦。

另一男子起飛腳同被拘

曾姓男子則涉曾起飛腳踢拉手拉車的途人。

據網上視頻及有關相片畫面顯示,當天下午5時許,有示威者在屯門V City外對開行人道上,包圍一對路經此處的拖篋兩母女並惡言辱罵,而指罵者中,包括昨日被捕的「四眼男」。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四眼男」於周二就事件公開道歉,但他聲稱,當時只是恰巧經過上址,「有感而發」才上前「幫口」指摘該對母女。

但現場消息透露,「四眼男」絕非「恰巧經過」,其實,當日他曾與其他示威者一起,先後到上水與屯門等地區參與反水貨客活動,而在屯門其他場合,也指罵路過的拖篋者。

全城鬧爆 怕起底焗道歉

消息並指出,「指罵母女」事件曝光後,立即受到全港市民的指責,「四眼男」也如其他示威者一樣被網民「大起底」。網民揭發「四眼男」在天水圍新北江商場經營一家電器維修店舖。至本周一,有多名市民到其店舖怒斥其辱罵無辜路人的行為。據說,「四眼男」是擔心「遭遇不測」,才於次日被迫透過媒體對外公開道歉。

據悉,今年40多歲的「四眼男」是「城邦論國師」陳雲的積極追隨者,曾多次參與遊行「示威」活動。在今年2月1日「民陣」發起的大遊行中,「四眼男」更手持象徵「港獨」的「龍獅旗」與其他「港獨」分子參與遊行。而在今年2月15日的「光復沙田」、3月1日「光復元朗」活動中,他均有參與。

護短「情切」 「國師」面書爆粗罵警

在昨晚「四眼男」被捕的消息傳出後,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自號「國師」的陳雲,不忿其「弟子」被拉,於8時許在其facebook(面書)上以粗言穢語大罵內地旅客及香港警方,稱香港警方是保護來自內地的「納粹黨」、「皇軍」。

就當日的反水貨客示威活動,警方早前已拘捕5名滋事者,其中1名24歲男子昨被暫控一項普通襲擊罪,今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提訊。另外3名年齡16歲至21歲被捕男女,前日已在屯門裁判法院提堂,同獲准保釋,案件押後至5月再訊,3人候訊期間禁足屯門及要遵守宵禁令。一名13歲男童獲准保釋候查,須於4月上旬到警署報到。

相關新聞
水客遊客不可比 禁一傷百有何理 (2015-03-12) (圖)
特寫:港人也走日韓貨 跨境水客六成姓「港」 (2015-03-12) (圖)
兩年多2.9萬人次被拒入境 (2015-03-12)
話你知:一掃價廉物美 一求高檔享受 (2015-03-12)
特稿:影響亂作大 數據見真相 (2015-03-12)
去年訪港旅客數據 (2015-03-12)
內地客降兩成 失業軍增一萬 (2015-03-12) (圖)
零售業嚴冬 恐爆倒閉潮 (2015-03-12) (圖)
話你知:猶記沙士慘況 僱員朝不保夕 (2015-03-12)
旅工聯憂影響從業員安全 (2015-03-12) (圖)
本港1月零售貨值變幅 (2015-03-12)
內地客:「貼錢買難受」 不再來港 (2015-03-12) (圖)
周波:問題莫誇大 個人遊將優化 (2015-03-12) (圖)
陳雲「四眼弟子」 罵哭女童被捕 (2015-03-12) (圖)
水貨倉縱火案 警發圖緝兩漢 (2015-03-12) (圖)
陳永棋:勿拿遊客發洩 譚耀宗:搞事者極少數 (2015-03-12)
新社聯促警懲暴防再滋事 (2015-03-12) (圖)
青協籲青少年勿以暴力表訴求 (2015-03-12)
「撐警」「正義」促反對派議員道歉 (2015-03-12) (圖)
粵港服貿自由化 落實90項合作 (2015-03-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