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兩會調查:書香社會離我們有多遠?
有人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書香充盈的社會才能成為美麗的精神家園。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引起社會廣泛共鳴。本報派出多路記者,在會場採訪委員代表,在街頭隨機訪問民眾,在網絡徵集網友觀點,共同量度「書香社會離我們有多遠」?民意反映,當經濟發展迅猛,物質享受翻新,慾望躁動不止時,社會多了戾氣,心靈少了安頓。受訪者建議,應放下節拍,捧起書籍,從閱讀開始,重塑書香社會,給靈魂以平靜休養的空間,共建當代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家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茅建興、葛沖、 于永傑、軼瑋、馬琳、張紫晨 兩會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表示,「『書香社會』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心裡暖乎乎的。現在整個社會都比較浮躁,經濟發展,物質氾濫,慾望沒有止境,求而不得就充滿怨氣,人與人之間戾氣橫生。」
許江認為,「書香社會事關人心,可讓人心變得安好。」 中國人有耕讀傳家的傳統,「傳統文化中的涵養、謙和、善意,現在都太少了。」書香社會不是簡單地要求多讀書,而是要涵養一種文化價值觀。他說,忙碌的現代人應該停下來,放下手機,認真讀書,細細想想。「書香社會是一種詩性描繪、一種文化理想。書香社會是一個永遠的過程,我們都在路上,從現在做起。」
讀書量同創新力相關
新東方英語學校校長俞敏洪委員表示,一個民族的讀書量同創新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相關的。有調查稱,中國每人每日讀書時間大概只有13分鐘,年讀書量在10本以內,而以色列是100多本。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指出,對於一個民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我們的閱讀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決定了我們民族、國家的精神高度。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濟高速增長,真正擁有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必須從閱讀開始。在當前中國人均閱讀水平迄今遠遠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現實背景下,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廣納旁收拒功利閱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委員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很容易,但信息不代表知識和智慧,尤其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信息,接觸多了很容易讓人變得浮躁,因此還是要多讀書,多讀些有深刻含義的書,讀書會帶來很多啟發。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今年初就公佈了一份新年讀書計劃,同時創建了一個主頁「A Year of Books」,分享他的書單,引起了很大反響。錢穎一認為,書香社會的氛圍需要慢慢養成,同時也需要一些引導和帶動。
在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原部長蔡武看來,現在雖是信息化時代,但網絡閱讀是碎片化、快餐式的,令人難以選擇。他建議,真正願意讀書的人,應從網絡得到線索,去圖書館讀書。他認為,真正的讀書人,要博覽群書,同時學會選擇,而不要只專注某種類型的書。
全國政協委員、京劇藝術家葉少蘭認為,對於京劇演員來說,閱讀歷史文學著作,對於提升演員的藝術修養非常重要。他反對功利化的讀書方式,「閱讀應該廣納旁收,讀書也要克服浮躁,不要光讀一些娛樂性的書。」
全國政協委員、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表示,很多年來,社會風氣轉向追逐經濟效益,讀書的傳統淡化了。楊赤個人喜歡閱讀歷史小說。他認為對於《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常讀常新,應該倡導終身閱讀。
書香社會從我做起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委員表示,自己每天都會讀書。他自己寫的書,也都會冠以「思行文叢」的名字。他強調,思和行,一定要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體現,不能死讀書。要結合工作和實踐讀書,讀的內容要指導實踐,實踐遇到的一些問題要從書中找答案,這樣讀書受益更多。
很多人說自己沒時間看書的問題,香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委員建議,可以用「聽書」的形式,從書中汲取營養。他說,「我們公司一直在推廣每天走一萬步的健康計劃,那麼我們在走路的時候可以用耳朵『聽書』,同樣能感受到『書香』。」
關注農民閱讀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委員建議,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計劃,從上到下形成愛文化、愛學習、愛讀書的好風氣。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委員認為,中國人口總量大,在人均讀書量上比發達國家低也屬正常,好在全社會已經慢慢重視這個問題,近年來國家投資建設了許多農家書屋,提升了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他建議,農村圖書館和城市社區圖書館的藏書,在種類上應各有側重,可傾聽農民的訴求,更多地提供適合農民閱讀需求的書目,更好地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