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投信
去年內地的消費表現較市場預期疲弱,MSCI中國非消費和消費必需品類股在2014年分別下跌7.0%和19.1%,大幅落後MSCI中國指數8.3%的正報酬。回顧2014年,投資者高度關注內地投資和出口活動減緩,卻忽略家庭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增加、已成為支撐內地成長的關鍵力量。然而,當政府持續推行改革、以及景氣周期性循環造成需求減緩,消費支出勢必受到影響。不過,隨着內地經濟持續結構調整,消費市場將是促進日後經濟成長的一大重要來源。
由於北京政府在2014年大力反貪,珠寶、汽車和精品等高價品深受衝擊。節慶送禮的熱門之選─禮品卡在下半年銷售重挫20%,政府的反貪腐行動顯然拖累2014年中國消費銷售成長。然而,我們預期反貪腐的負面影響應為短暫,由於去年基期較低的關係,今年的影響可望減輕,部分消費品將呈現成長加速。
社會安全網強化 消費意願增
去年內地政府宣布的多項措施或許不會直接刺激消費,但能提供勞工更完善的健康醫療服務,並改善社會安全機制。當民眾安全感增強,能提高家庭的消費意願。例如最近推行的社會改革,僱主需要為外地民工繳納社會保障基金,保障與本地員工相同。勞工亦可在不同僱主間轉換基本養老金計劃和企業僱員退休計劃,更具彈性的退休金制度有利勞工的離轉職,無需放棄過去累積的退休金。至於健康醫療服務,民營和外資企業如今可投資私立醫院,競爭增加將能提升公私立醫院的品質與服務。另外,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已擴大至公私立醫院,消費者將因此受惠。我們認為社會保障與消費息息相關,社會安全網的強化將能提振民眾消費意願。
市場此起彼落,循環不息。舉例來說,由於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圓走升,內地民眾在香港、澳門或海外大舉消費,這些消費顯然未計入內地銷售總額。除此之外,海外旅遊需求為內地帶來旅遊、行李托運、機場、鐵路運輸相關的蓬勃商機。另一個前景看好且發展迅速的趨勢是電子商務,在2009年僅佔零售銷售總額的2.1%,但在2013年已增至7.9%,並超越美國的5.2%。電子商務的大幅躍升,反映出內地消費者生活模式和消費偏好的改變,這可能不利於百貨公司和其他大型零售商,但為消費市場提供另一驅動成長的來源。有鑑於內地消費環境正在蛻變,企業間仍有優劣高下之別,投資者宜採取主動「由下而上」選股策略,精選能掌握成長契機、擁有獨特優勢的投資標的。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