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放電力市場仍需積極研究


政府昨日就電力市場未來發展,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現行與兩電的「利潤管制協議」行之有效,短期內不會有內地或本地的新供電者。事實上,開放市場是降低電費的有效途徑,且本港一直有輸入內地電力滿足本港之需,政府應積極研究開放電網,引入新的競爭者。政府需審視現行管制協議下兩電准許利潤過高的問題,認真考慮如何扭轉電費連年加價的局面,回應市民的關切。

本港近年要求改革電力市場的呼聲高漲,社會有不少意見認為政府應向內地買電或引入本地的新供電者,以及推動兩電聯網,藉以增加市場競爭,降低電力經營成本,從而減輕兩電加電費的壓力。然而,當局表示,去年曾就本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公眾,結果收集到的「主流民意」顯示,市民更關注電力供應安全和穩定,擔心向內地買電會令本港電力供應失去規管能力和影響本地就業,大多數人支持繼續靠本地發電。因此,當局「順應民意」,現階段不會採納向內地買電或引入新競爭以及兩電聯網的建議。

眾所周知,本港經營成本貴過內地,電力市場也不例外,內地電費一定比本港便宜。向內地買電與影響本港電力供應安全和穩定更無必然關係。自1994年開始,大亞灣核電就滿足香港約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成功為香港減少逾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並為香港提供可靠且具成本效益的電力。開放市場、增加競爭,最終得益的是廣大消費者。本港電訊市場的開放已是成功先例。當局不宜對電力市場開放太過保守,需要更多地從公眾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

現時兩電利潤管制協議下的准許利潤為9.99%,一直被社會詬病回報過高。值得留意的是,因應環保需要,當局計劃未來將提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兩電必然要新增發電機組。環保是全世界大勢所趨,全球各地用天然氣發電越來越多,天然氣價格必然水漲船高。兩電投資加大、成本增加,根據利潤管制協議,兩電可以「奉旨」加價,將支出轉嫁到市民身上。當局昨日發表諮詢文件提出,將兩電的准許利潤減至6至8%,同時表示為準備與電力公司磋商,會再次委託顧問進行研究,因應目前市場最新狀況更新合適的回報率。市民要求降低電力利潤回報的意見清晰強烈,同時電力供應要達到安全、可靠、合理價格及環保等四個目標,當局確實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平衡。

相關新聞
開放電力市場仍需積極研究
港加入亞投行角色重要 不容拉布阻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