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雖然3月官方PMI微升至50%這一榮枯分界線上方,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PMI只是季節性反彈,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真的出現擴張,並對未來經濟前景持悲觀預期,經濟增速下降較快,增長依然缺乏動力。
增長乏動力 企業景氣度下滑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官方PMI的反彈主要受季節因素影響,從數據看,3月PMI中新訂單、新出口訂單以及企業採購量等都不太樂觀,意味着未來經濟難以出現趨勢性回升。
諸建芳表示,中信證券研究部宏觀組在3月底調研了東中西部地區四省的政府銀行和企業,發現經濟明顯疲弱,調研省份經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未來增長依然缺乏動力,新開工項目和計劃投資額均有較大幅度下降。新增長點不足,部分地區創新推動的增長短期並不明顯,新產業還不足以支持經濟合理增長。
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徐高指出,官方PMI季節性回升,但季節調整後PMI顯示企業景氣度依然處於下滑通道中,結合近期疲弱的工業生產高頻數據,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徐高認為,近期政府接連出台降準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和降低首付比例,減少稅收等房地產支持政策,推動房地產銷售好轉,但尚未傳導至生產端。
積極財政力度還需加大
對於後續政策,諸建芳則指出,積極財政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需要及時採取包括盤活財政存量在內的多種措施,動用歷史存量資金來加大積極財政擴張力度。另外,民間資金的投資意願較弱,未來急需一些能夠提升民間投資意願的政策出台,比如提升PPP的可操作性等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