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證券副主席 張賽娥
上周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不一,消費者開支、房屋銷售及消費者信心指數均理想,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及私人部門新職位則遜預期。投資者仍在權衡聯儲局會否於短期內加息,缺乏對港股的指引。
而內地上周有多則利好政策公布。房地產自住二套房的樓按首期,由六成降至四成。中保監擴大內地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允許保險資金投資香港創業板,內險股和創業板造好。存款保險制度將於5月1日在內地推行,內銀股造好。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亦刺激手遊及軟件股向上。一周計,恒指升789點或3.2%,報25,276點,突破25,000點心理關口,國指上周亦累升765點或6.4%,報12,663點。大市日均成交金額按周大升53.9%至1,312億港元。上證綜合指數上周累升135點或3.6%,收報3,826點,連升四周。
由於內地近期不斷放開內地基金、保險等的投資範圍,加上港股估值偏低,利好內地資金流入港股市場,預計港股可持續走強。
股份推介:港交所(0388)。上周港股通成交轉趨活躍,因中證監宣布公募基金可募集新基金直接投資港股,毋須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資格。香港股市連續四日成交額逾千億港元。
今年仍有多隻大型新股上市,不但為港交所帶來上市費用收入,亦應可為未來港股成交增加提供動力。
港交所具有壟斷市場地位,可享較高估值。過去5年,港交所均派發約九成盈利作股息。據彭博綜合預測,港交所今年盈利增加30%(但盈利預測未完全反映最近港股成交增加,故仍有上調空間),息率2.7厘。在低息環境下,估值仍算合理。
中國信達複合增長樂觀
中國信達(1359)。各大內銀剛公布的全年業績顯示,新增不良貸款增加。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意味銀行需要加快推售更多不良資產,這將令中國信達獲得更多業務機會。
中國信達是內地貨幣寬鬆政策的主要受惠者。隨着內地步入減息及降低存款準備金的周期,集團的信貸風險及資金成本亦會下降。
據彭博綜合預測,集團2014-16年每股盈利複合增長24.6%,2015年預測市盈率7.7倍,估值不高。目前股價相當歷史市賬率1.26倍,預測息率3.2厘。(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