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洞庭湖的灘頭濕地上,生長着廣袤無邊的野生蘆葦。蘆葦初從泥土中長出的幼莖,民間俗稱蘆筍。煮而食之,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有着「洞庭蟲草」的美譽。以前蘆葦主要用來造紙,但近幾年來,造紙業不景氣,地處洞庭湖腹地的益陽沅江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轉而發展以「沅江蘆筍」為品牌的蘆筍產業,將洞庭湖美味運送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之上,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新路。「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吃一頓沅江蘆筍,就能品味到八百里大湖的滋味。」一位在洞庭湖邊長大的文人如此形容。■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錦屏、肖建花 沅江報道
古人曾這樣描寫洞庭湖:「玉鑒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着力描繪洞庭湖水面的浩渺遼闊,但八百里洞庭除了浩浩湯湯的湖面之外,還生長着莽莽蒼蒼的蘆葦,從春天開始,蘆葦自嫩綠,而青蔥,至而枯黃,在三個季節中主導着洞庭湖的色彩。
洞庭湖洲 蘆筍青青
時值三月,春和景明,本報記者一行來到湖南益陽沅江市,探訪近年來聲名鵲起的「沅江蘆筍」。我們乘坐快艇來到洞庭湖深處,此時湖面春水初漲,冬季裡蕭瑟荒涼的湖洲被新生的蘆葦覆蓋,一片生機盎然。記者上到湖洲,看到洲面上連綿無盡的嫩綠蘆葦,湖風吹過,蘆葦翻起綠浪,不禁令記者恍若置身於「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國草原。
此時的蘆葦還處在幼苗期,它的幼莖部分,就是當地俗稱的蘆筍。正在採摘蘆筍的「樵民」向記者介紹,蘆筍如同韭菜,採摘後還能複生,每年陽春三月採摘,可連續採摘二批,採摘期大概在20天左右,過了採摘期,蘆筍長老,就不能食用了。
沅江市地處洞庭湖腹地,轄南洞庭及東、西洞庭湖的一部分,湘資沅澧四大支流及長江水在此匯聚回流,江流沖積和洲土淤積的灘塗濕地中,生長着中國最具利用價值的蘆葦。資料顯示,沅江擁有湖洲濕地面積達到86萬畝,蘆葦生長面積達45萬畝。按每批每畝蘆葦採摘蘆筍300公斤計算,全年可採摘蘆筍27萬噸,佔湖南蘆筍產量的40%左右,其產量之大,質量之優在全國享有盛譽,為沅江蘆筍食品產業提供了豐富的食材資源。
天然湖鮮 高端菜蔬
「靠湖吃湖」,湖區人將蘆筍當成上天恩賜的天然綠色食材,早就常見於當地人的餐桌。蘆筍煮魚,是沅江傳統的一道名菜,用於接待貴客。洞庭蘆筍與湘資沅澧四大水系裡生長的河魚相遇,二鮮疊加,更是鮮香四溢。當地人形容,蘆筍煮河魚,就是神仙遇到了,也得口中生涎。個中美味,難以與未食者言傳。
記者了解到,蘆筍是洞庭湖畔的天然野菜,無需施肥撒藥,是無污染、無公害的有機綠色食品。在湖區,民間傳統製作蘆筍的方式為高鹽醃製,雖然保鮮,但不環保。現代工藝採取速凍冷藏蘆筍原料,保留了鮮筍的原汁原味。
沅江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平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現代工藝,新開發蘆筍系列產品6類,推廣蘆筍食用菜譜20多種。蘆筍食用價值得到挖掘。冷藏後上市的鮮筍,色澤潔白,肉質光滑柔嫩,可涼拌、可清炒、可燉煮、可做火鍋菜、可做即食食品。可與魚、肉、雞、蛋配製成菜,不論何種製作,蘆筍均酥脆爽口,柔嫩潤滑,味美清香,是彌足珍貴的席上珍品和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在長沙、廣州、北京大都市的高檔酒店裡,沅江蘆筍已成為走俏的高端菜蔬。
傳統美味 洞庭蟲草
為了推動沅江蘆筍產業的發展,沅江市委、市政府聯合湖南農業大學和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對沅江蘆筍的營養成份進行科研分析,經檢測確認,沅江蘆筍富含多種人體所需氨基酸,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微量元素,兼具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據《中華醫典》記載,蘆筍內含蘆丁、維生素C,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減少膽固醇吸收,因此可作為高血壓、冠心病人的食療方劑。據《本草綱目》記載,蘆筍性微溫,具有潤肺鎮咳、祛痰治蟲,解渴利便、退淋之功效。其蘆根更是預防腦炎的良藥。因此,當地人給予它「洞庭蟲草」的美譽。
2014年11月,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鄧放明院長向媒體正式發佈《「沅江蘆筍」營養成份和常規化指標檢測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沅江蘆筍」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16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硒、鉀、鈣、鋅、鎂和黃酮成份。特別是有機硒含量高於普通蔬菜10-30倍,且人體易於吸收。
小蘆筍完美嬗變 撐起綠色大產業
沅江蘆筍的美味與營養廣為世人所知,其中還有一個曲折的過程。一直以來,沅江蘆葦主要用於造紙的原料。上個世紀,沅江蘆葦造紙曾以量多質好著稱,一度佔到湖南省造紙蘆葦總量6成以上,成為當地主要財源。為了保護蘆葦,當地曾禁止採摘蘆筍,沅江人要享用蘆筍美味,只能偷偷摸摸地採摘一些,一快朵頤。
但過去的幾年,由於洞庭湖治污力度的加大和造紙企業的關停,加上勞動力工價逐年上漲,沅江蘆葦產業深陷泥潭。據沅江市蘆筍辦主任姚立平介紹,2012年專業蘆葦場每生產一噸蘆葦就虧損200元,漫山遍野的野生蘆葦成了廢棄之物。如果蘆葦價格持續下滑,葦山無人管理,就會導致蘆葦逐步退化萎縮,湖洲生態將遭受嚴重破壞。
75噸蘆筍 拓發展新思路
怎樣走出這一困境?也是在2012年,有一件看似偶然的事件引起沅江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重視:位於赤壘長河尾閭的「芙蓉唐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將科技開發的獨特目光投向了蘆筍,他們和另一家食品加工企業聯手,將75噸蘆筍順水推舟地擺上了長沙、廣州豪華酒店的大餐桌。
75噸的數量並不大,但其中彰顯出蘆葦產業的新出路和光明前景,好象是烏雲罅隙間透露出的一縷陽光,讓沅江人怦然心動。沅江市委、市政府看准機會,通過廣泛調研和深入論證,決定瞄準「蘆筍」做文章,變一家一戶自採自食為面向市場的規模化生產,拓展蘆葦產業的發展空間,向綠色生態食品加工進軍。
造紙原料 實現綠色轉型
記者了解到,沅江市以「文化引路,科技先行,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龍頭帶動」為發展方略,把蘆葦資源優勢轉化為蘆筍產品優勢,把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蘆葦從造紙原料產業向食品產業的重大轉型。
資料顯示,2014年是沅江蘆筍產業的開局之年,蘆筍生產企業由2013年的兩家發展到六家,蘆筍食品產量由2013年的75噸,增加到9000噸,蘆筍綜合產值由2013年的650萬元增加到約5億元,蘆筍產品由2013年的兩個品種(鮮筍、醃筍)增加到八個品種(鮮筍、醃筍、凍筍、口味蘆筍、即食蘆筍、蘆根飲料、蘆筍餅乾、蘆筍麵條);從產品銷售來看,2014年生產9000噸蘆筍產品基本脫銷,還難以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
作為對比,在蘆葦用來造紙時,沅江蘆葦產業全年的總產值也僅為1.5億元。對此,沅江市委書記鄧宗祥難掩興奮,連連用了好幾個「沒想到」來總結,他對記者表示:「(蘆筍產業)去年我們簡單地抓了一下,產值就是5個億。確實沒有想到,沒想到市場這麼青睞,沒想到投資者這麼感興趣,也沒想到最後的效益有這麼好,它真是一個民生產業!」
投資潮湧 產值連年翻番
2015年,「沅江蘆筍」產業呈現方興未艾、如火如荼的勢頭。投資商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投資在500萬元以上,具備廠房、設備條件的企業就有沅江野食神、翠芽食品、大地農業、漁來福等4家公司,正在洽談建廠的企業不低於18家。而老企業也在考慮擴大規模,泗湖山鎮的平芝公司、漉湖的榮東食品公司已完成擴建工程。蘆筍企業的迅速擴張,為沅江蘆筍產業進入新一輪發展提振了士氣,增強了信心。
記者來到位於洞庭湖大堤外的金江水產品公司,這家傳統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經過升級改造,今年全面進入沅江蘆筍加工生產。在公司生產車間裡,記者見到數十位職工正在忙着煮筍、剝筍以及後期加工處理,緊張而有序。
公司總經理張友維告訴記者,在蘆筍採摘高峰期,公司每天處理鮮筍達40噸以上,現在已接近採摘尾聲,每天處理的鮮筍也有8噸之多。蘆筍處理嚴格按標準要求,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採用真空包裝銷售到到周邊地區的酒店賓館。而銷往外地市場的蘆筍,則採用速凍處理,主要銷往廣州、成都、長沙等大中城市。記者向他詢問銷售情況,張經理表示,沅江蘆筍很受市場歡迎,目前的情況是「不愁賣」。
在沅江億昌食品有限公司,這家生產沅江特產「麻香糕」的「百年老字型大小」企業,用蘆筍研發出了口味獨特的蘆筍麻香糕。公司總經理周宏告訴記者,蘆筍麻香糕在麻香糕原本的口味之外,還多了蘆筍特有的清香和纖維質感,新產品推出之後,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
眾人拾柴火焰高,沅江市圍繞蘆筍奏響了一曲綠色產業的大合唱,讓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蘆筍,在新的產業發展思路之下煥發生機,呈現出不可限量的發展潛力。根據不完全統計,預計今年沅江蘆筍產量將達到2萬噸左右,實現綜合產值15億元以上。
圓三個夢 圖建百億產業
據悉,沅江市已向湖南省工商局和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沅江蘆筍」原產地品牌認證,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蔬菜證明品牌的工作也在快步推進中。
沅江蘆筍辦副主任曾耀華向記者透露,為了將沅江蘆筍產業做大做強,沅江市委、市政府正在制訂蘆筍產業發展五年規劃,根據規劃,沅江將在五年內,逐步建立蘆筍原料基地20萬畝,基地分佈在南洞庭葦場8萬畝,漉湖葦場10萬畝,鄉鎮蘆葦站2萬畝;五年內,發展蘆筍深加工企業30家以上;五年內,生產蘆筍深加工食品5萬噸左右,實現年綜合年值50億元以上;全力打造「沅江蘆筍」知名品牌,成功申報「沅江蘆筍」原產地證明商標,擴大「沅江蘆筍」市場影響力。
鄧宗祥書記則以「三個夢」來總結他對「沅江蘆筍」的期待,即舉全市之力,推動沅江蘆筍產業實現「百億規模、產業升級、健康全人類」三個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