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奧斯卡史上第一個紀錄片獎項獲獎影片、真實記錄抗戰期間中國人民「在艱苦受難中的英雄氣魄」的紀錄片《苦幹》,在塵封70多年後,回到了它的拍攝地中國。重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波前日在《苦幹》新聞發布會上說,設於重慶的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於日前獲得該片在兩岸和港澳地區20年的使用權。該片於1941年在美國首映,並於次年獲得第十四屆奧斯卡獎第一次設立的紀錄片獎項。該片由美籍華人藝術家李靈愛策劃並出資,美國人雷伊.斯科特攝製。
冒死拍轟炸場面
自1937年起,斯科特四赴中國,到過包括上海、南京、廣州、香港、南寧、重慶、蘭州等地,客觀記錄了1937年到1940年間,日軍對中國的侵略、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及大後方城市生活場景,勾勒出一幅反映中國抗戰前期社會的歷史畫卷。重慶市人大常委、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周勇說,去年第一次看完全長85分鐘的《苦幹》後,第一感受是「震撼」。周勇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看到的由西方人拍攝的、最為完整和系統揭露日軍侵略中國和轟炸重慶的珍貴電影資料,其中包括1940年8月19日、20日侵華日軍飛機對重慶主城狂轟濫炸的全過程記錄。
1940年8月19日、20日,日軍飛機轟炸重慶,攝影師冒着生命危險拍下了轟炸過程。轟炸結束後,攝影師又到市區拍攝了重慶民眾全力搶救滅火的鏡頭。周勇還表示,這部影片沒有直接表現前線戰場,而是聚焦大後方,從社會生活、人的精神角度展現戰爭,反映了一個堅韌不屈的戰時中國。令人遺憾的是,抗戰時期這部影片沒能在中國放映。其後,美籍華裔電影製片人羅賓龍女士在研究亞裔婦女歷史貢獻時發現該片,隨後經過6年努力,從斯科特後人處找到完整拷貝,再經由奧斯卡電影學院歷經三年時間修復嚴重受損的膠片成85分鐘的VHS(家庭錄影)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