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父母、學校等持份者對年輕人正確使用智能手機有一定責任。 資料圖片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全球化
在香港這個經濟及科技發展迅速的大都會,隨時隨地都可看見一些年輕人的手上拿着一部智能手機。事實上,智能手機在港愈來愈流行,並已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究竟智能手機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不同持份者應如何處理青少年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下文將逐一詳述。■陳家裕 天主教伍華中學通識教育科老師
作者簡介:現修讀香港大學教育碩士,主修通識教育,曾於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獲A級成績,主修人際關係及香港研究單元。曾任傑出少年協會會長、香港公開大學公共行政及政治學會會長。電郵:kayu@live.hk。
基礎級:跟風從眾「心靈雞湯」
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好處可體現於朋輩、親子和創意等方面。
促進朋輩關係: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重視朋輩關係,而朋輩群體也是其生活的重要一環,他們渴求得到朋輩的認同和接納,所以出現「有人我有」、「人做我做」的心態。當身邊的朋輩都使用智能手機時,他們便會從眾,表現出合群的精神,從而令智能手機扮演促進朋輩關係的角色。青少年可以透過手機的應用程式與朋輩發送短訊、分享照片及影片等,增加溝通,並拉近朋輩間的距離,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增強親子感情:青少年可教導父母使用智能手機或透過使用智能手機的即時通訊程式,增加雙方溝通。有機構曾於去年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四成六受訪家長及青少年均有使用手機即時通訊程式作親子溝通,當中八成四家長及六成青少年認同此舉更易表達心聲。
有家長表示,父母可透過即時通訊程式加強關懷子女的需要或從中作出鼓勵,這個溝通渠道有助消除兩代間的隔膜和促進親子關係。
紓壓娛樂兩得:現時智能手機可讓使用者安裝不同類型的手機應用程式,例如查詢天氣、購物及了解交通資料等,讓青少年可隨時隨地接收資訊,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
同時,青少年可透過智能手機的娛樂平台來消磨時間,下載不同類型的遊戲或影片欣賞,紓緩生活壓力。
發揮創意立業:青少年可透過智能手機開發遊戲應用程式等發揮創意和一展所長,讓他們能實現科技夢和創業夢。
學習方式多元化:青少年以往只能從圖書館或電腦獲得與學習相關的資料,現在能透過智能手機取得有關資訊,其學習方式變得更多元化。
進階級:「迷網」玩上癮 「低頭」傷身心
使用智能手機(尤其長期)會對生理和心理造成以下不良影響:
生理:眼花頭痛耳聾
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會引致眼部不適、視力模糊、眼澀、眼痛、頭痛等問題,嚴重甚至出現重影等徵狀。此外,大部分智能手機均附有音響娛樂功能,一些青少年持續聆聽由這些產品發出的過大音量,會令聽覺受損,嚴重者可引致永久性聽力受損。而不少青少年經常埋首打機,成為「低頭族」,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最終引致肌肉或骨骼問題。使用智能手機也有傳播病菌的潛在風險,因為電子屏幕產品容易令病菌滋生。當青少年不斷接觸長期沒清潔的屏幕,便有機會成為疾病的源頭。而青少年長時間沉迷智能手機,最終不能自拔,也容易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影響健康。
心理:若遺失會焦慮
青少年的智能手機一旦損壞或遺失,又或他們有一段時間未能使用智能手機,內心便會感到焦慮和不安,因為他們認為智能手機是最重要的物品,身體也會產生一種壓力荷爾蒙,導致失眠、緊張、情緒低落等問題出現。
社交:現實中不懂與人溝通
青少年沉迷使用智能手機,容易成癮。部分人經常沉醉在智能手機的虛擬世界內,在現實世界不懂如何與人溝通。由於他們終日專注在智能手機的屏幕上,與人相處的時間減少,缺乏正常社交生活,引致人際關係薄弱。
家庭:加深代溝隔閡
青少年因使用智能手機容易與家長發生衝突,家長認為子女沉迷使用智能手機而荒廢學業及作息不定,青少年或為此與家人爭吵,影響彼此關係。此外,使用智能手機或削弱與家人的溝通,從而令兩代間的代溝加深,破壞家庭關係。
學業:愈沉迷 成績愈差
有調查發現,學生花愈多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學業成績會愈差。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項調查將每天使用智能手機30分鐘及每天使用智能手機超過4小時的學生作比較,結果顯示,後者的考試成績大幅落後於前者,當中有近九分一的人各科目成績平均落後14個百分點,數學科更落後超過18個百分點。
私隱:「起底」網欺充斥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智未成熟,一些人可能不自覺地在智能手機將個人資料向所有人公開,或不經意地透露身處位置,這樣很易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此外,由於智能手機可連接到互聯網,青少年可能會從中參與或被網絡欺凌,而部分手機應用程式亦充滿色情和暴力,可謂危機處處。
另外,一些青少年盲目追求新款的智能手機,向朋輩炫耀,形成錯誤價值觀。
摘星級:自律最重要 家校政商助解「迷」
究竟不同持份者應如何應對青少年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以下會從個人、家庭、學校等不同層面提出建議。
個人:青少年應具備良好的自制能力,控制自己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減少長時間使用;多參加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或義工活動,從而擴闊社交圈子,避免長時間專注在智能手機上;同時注意網絡安全,避免將個人資料在手機應用程式公開。
家庭:家長可與子女共同制定每日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並向子女分析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影響及相關風險。同時,家長亦要以身作則,給子女作榜樣,避免自己亦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
學校:青少年每天有三分一時間逗留在校,所以透過學校發放的資訊,最能影響他們的思想。學校可在不同課程中,讓青少年了解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對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的影響,加深其認識及理解。學校的健康教育組也可推廣關於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影響的禍害,以及健康運用智能手機的心得,讓青少年更深入了解有關資訊。
政府:可向青少年派發宣傳單張,令他們知道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所產生的問題;亦可製作手機應用程式,藉此發放資訊,推廣適當及適時使用智能手機;更可增加資源及撥款,為成癮的青少年提供輔導服務。
媒體:推出有關專題,例如在報刊增設專欄、在電視節目推出宣傳短片、在電台節目加入宣傳聲帶,說明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透過生活化的例子宣傳,在耳濡目染下,引導青少年潛移默化地改變沉迷智能手機的習慣。
商界:售賣智能手機時,應向青少年清楚標示智能手機的一部分機件含有一些可能致害的物質,勸告他們不要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
小知識:長用易增磅 未必會致癌
網上流傳由無線網絡或流動電話所產生的射頻訊號會致癌,但相關說法至今仍未有明確結論。所以,使用智能手機致癌的說法仍未確定。
不過,有強力證據支持肥胖與使用屏幕時間有正比關係。由於肥胖與靜態生活習慣及使用屏幕時相關的行為如吃零食及睡眠不足有關。所以,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會引致肥胖,影響健康。
想一想:
1. 根據以上資料,指出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原因。
2. 參考以上資料,指出並說明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影響。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對其人際關係的正面影響多於負面影響」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是由於教育不足所引致的」這個說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5. 除上述建議外,你認為還有甚麼措施可處理青少年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試舉兩項並加以分析。■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答題指引:
1. 考生直接引用上文資料回答便可,相關原因有從眾心理、紓緩壓力等。
2. 關鍵是「影響」,可從正面和不良兩方面作答,前者有促進朋輩關係、增強親子感情等;後者為影響視力、不懂與人溝通等。
3. 此題屬評論類題型,重點字眼在「對人際關係的正面影響多於負面影響」,考生須正反兼顧,提出駁論為上品。
4. 題型與上題一樣。若「很大程度上認同」,可從家庭、學校及政府的宣傳教育入手;若「很小程度上認同」,則需從個人自律角度入手。
5. 此題是近年少見的建議類題型,所舉的兩項措施須具一定可行性及針對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延伸閱讀:
1. 《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報告》,衛生署
2. 《逾半港青「低頭族」 家人食飯照「迷網」》,香港《文匯報》,2012-05-15,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5/15/YO1205150014.htm
3. 《手機及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生活影響調查》,http://www.truth-light.org.hk/statement/title/n4547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