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央行昨日公布,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661億元,比上月增加1,600億。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內地新增貸款再超萬億,央行昨日公布,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少增661億元,比上月增加1,600億;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降至11.6%,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0.9個和0.6個百分點,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12.4%,也低於央行年初制定的12%的目標。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未來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市場呼籲,二季度貨幣政策有必要進一步寬鬆。
盛松成分析,3月M2增速回落是由外匯佔款減少、同業資金運用減少和表外融資減少所造成。雖然M2略有下降,但接近12%的目標值,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預期目標也基本匹配。至於後續貨幣政策,盛松成表示,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盛松成:表外融資減少
盛松成稱,一季度投向產業部門、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增長較快。產業部門、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貸款增長較快將促進基礎設施、製造業和房地產開發的產業投資增長,支持經濟增速回升,穩增長的政策效應將逐漸顯現。
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1萬億元,同比少8,949億元,但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多,佔比大幅上升。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6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253億元。3月末,全部產業部門中長期貸款餘額30.74萬億元,同比增15.8%,增速提高5.7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表外融資大幅度回表,但實體經濟所獲得的融資卻是出現了實實在在的下降,無論是實體經濟需求不足、還是金融機構主動收縮資金投放,都不利於穩增長和GDP增速保7%。估計經濟企穩的預期難以實現,上半年經濟大概率延續下行壓力,預計很快會出台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重點依然在刺激投資,貨幣政策料繼續放鬆,4月份降準或降息的概率很大。
分析師:本月「雙降」機會大
隨着監管的加強,一季度影子銀行融資大幅下降。一季度實體經濟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合計融資3859億元,同比少1.14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8.3%,比去年同期低19.4個百分點。盛松成稱,大量表外業務轉移到表內,縮短融資鏈條,減少融資風險,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利於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俞平康認為,2015年M2增速目標12%對實體經濟回暖和通縮改善尤為關鍵,3月M2回落至12%以下,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動力重新增強。當前實體經濟正進一步加速下行,一季度GDP增速或跌破7%,料二季度貨幣政策仍會繼續維持寬鬆基調,同時財政和基建投資、地產類政策正蓄勢發力,財政、貨幣、地產等多政策齊為改革轉型保駕護航的格局在二季度將尤為顯著。
民生證券也表示,雖然新增人民幣貸款高增長,但用於實體經濟的不多,貨幣政策仍需指向放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