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聖輝承傳家族手工製茶。圖為他進行搖青的製茶工序。 網上圖片
在福建武夷山岩茶熱銷、機器逐步替代人工以換取更多利潤的今天,作為製茶百年世家第十二代傳人的黃聖輝,卻一直堅守着手工製茶的技藝。在許多製茶人看來,手工茶不僅效益差,而且製作起來很「苦」:僅是兩三百攝氏度的高溫下炒茶這個環節,對雙手已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為了將傳統製茶過程用現代博物館手段顯示出來,黃聖輝於2007年建立了「(大紅袍)茶博物館」,遊客在武夷山景區可以免費參觀其製茶全過程。
黃聖輝說:「既然結緣於茶,這輩子就是守護這片山水,做好祖先留下的好茶。」
祖先乾隆年間設岩茶廠
根據黃氏家譜記載,明末清初,黃聖輝的祖先就開始製作武夷岩茶。乾隆年間,黃氏祖先設立「瑞泉岩茶廠」,形成了自家獨特的岩茶製作工藝。
「如今採茶有採茶機,搖青有搖青機,揉捻有揉捻機......整個製茶工序都可以由機械來取代人工。」黃聖輝說:「但我們還在堅持手工製茶。」黃聖輝說,從茶葉採摘並在太陽下晾好到可以手工製作開始,到人們喝到一泡製好的茶葉,至少需要48個小時。
黃聖輝除用心製茶外,還研發出「岩香妃」、「素心蘭」等多個失傳已久的武夷山茶樹品種。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