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調揭反對派粉絲願妥協挺政改


放大圖片

■政改民意關注組昨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反對派支持者願意有條件支持通過政改方案。鄭治祖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提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方案後,政改民意關注組首次公布民調結果,顯示50.8%受訪者支持立法會通過方案,較2月公布的調查結果上升1.3個百分點,反對率則有41.7%。關注組表示,民調顯示反對派支持者願意妥協,倘議員作為民意代表,卻不考慮民意投票,便不符合民主倫理。

政改民意關注組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第五次政改民意調查。關注組委託嶺南大學於上月27日至本月2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了1,02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結果顯示,50.8%受訪者贊成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較對上一次民調上升1.3個百分點;「寧願不通過」的比率有41.7%,上升3.6個百分點。其中,自稱建制派的受訪者,有92.5%表示「希望通過」,較上次調查增加5.3個百分點;不過,自稱「泛民主派」的受訪者中,則有78.3%認為立法會應否決方案,比上次的76.8%增加1.5個百分點。

多數反對者願有條件支持

調查進一步追問表示「寧願不通過方案」的受訪者,倘全國人大常委會承諾在2017年後可改善特首選舉辦法,支持通過政改的受訪者增加至62.9%;若加入俗稱「白票守尾門」的建議,支持率進一步增至70.6%;倘政改方案「取消提委會的團體票和公司票,只容許以個人票選出提委會委員」,支持率更達74.1%。倘以上三點同時優化,關注組推算支持率高達80.6%。

逾半不投票予違意願議員

調查又顯示,建制派和反對派受訪者分別有56%及52.4%認為,立法會議員有關政改立場的投票結果一旦違反他們意願時,明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將不再投票予有關議員。此外,調查顯示,倘2017年成功實行特首普選,5.5%受訪者希望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成為特首候選人,排第二位、第三位分別是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及特首梁振英,各佔3.6%及3.1%,藝人劉德華亦有上榜,排第十一位。

關注組成員、民主黨成員狄志遠表示,民調顯示反對派支持者願意妥協,倘議員作為民意代表,卻不考慮民意投票,就不符合民主倫理,「我擔心政改討論成為意氣之爭」,他批評反對派經常改變「民意」的標準,令人難以理解。狄志遠又稱,上述三項優化條件符合人大「8.31」決定,可透過本地立法處理,能否做到是中央政府的「政治意志」問題。

施永青促反對派表明態度

另一關注組成員、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則說,80.6%支持只是推算出來,但一同推出上述三項條件,可能反而令原本支持的改為反對,例如很多建制派不接受「白票守尾門」。他表示,反對派須對「白票守尾門」、取消「公司票」等建議表明態度,特區政府才有機會修改方案,「正如做經紀,你格完價都唔買,只係試價,揀螺ㄤL用。」

關注組將於6月表決政改前,進行最後一次政改民調。

相關新聞
外交部:個別港人挾洋自重令人不齒 (2015-05-08)
劉皇發:選擇性使用基本法 全港市民承擔苦果 (2015-05-08) (圖)
花絮:儒雅鄭赤琰即場「棟篤笑」 (2015-05-08) (圖)
大埔區會通過動議撐政改 (2015-05-08) (圖)
張志剛認同「出閘」前提不能反共 (2015-05-08)
高永文:溫和反對派「出閘」有機 (2015-05-08) (圖)
鄭耀棠談「曉明論政改」 籲反對派勿做「民主叛徒」 (2015-05-08)
譚志源:港府試促成中央晤反對派 (2015-05-08) (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政改方案是「飛躍」 (2015-05-08)
特稿:妄想推翻「8.31」 反對派被批「未埥禲v (2015-05-08)
政改廣告被申禁令 譚局長尊重司法不評論 (2015-05-08)
民調揭反對派粉絲願妥協挺政改 (2015-05-08) (圖)
李華明批「辭職公投」無謂 (2015-05-08)
李柱銘提「第三條路」讓各方接受 (2015-05-08) (圖)
袁國強:國安法草案提港澳不奇怪 (2015-05-08)
紀念基本法頒布25周年專輯:香港基本法知識答問(十六) (2015-05-08) (圖)
林新強:人大常委會擁釋法最終權 (2015-05-08) (圖)
促速立法:「港獨」趨明目張膽 廿三條立法迫切 (2015-05-08)
避免分化:律師會「大社會」 政治化催 「下台」 (2015-05-08)
司法優勢:「一帶一路」戰略 港法界大商機 (2015-05-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