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于洪君會見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受訪者供圖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牽動和影響着整個國際關係。于洪君指出,美國每逢大選,白宮易主,對華政策都會 「趨硬示強」。不過中美兩國具有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共同責任和共同利益,相互依存不可逆轉,「對華示強」這張牌越來越無用了,中美也不會直接衝突。今年9月,習近平將以國家主席身份正式訪美,必將給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指明新的路線,做出新的規劃,確立新的目標。
美大選對華示強作用有限
于洪君說,回顧以往,美國大選總會出現兩個規律性現象:一,兩黨候選人為爭奪選票,往往把攻擊和詆毀中國作為吸引選民的手段;二,白宮新主上任後,往往在對外關係包括對華政策上擺出「趨硬示強」架勢,以顯示本人之作為,顯示美國之存在,顯示對盟國的「責任」和領導世界的「能力」。據預測,2016年美國兩黨候選人和未來的白宮主人可能照打這兩張牌,可能對華「示硬」。「不過這些年來,這兩張牌的效應、這套競選謀略的作用越來越有限。」
這位資深外交官表示,未來的美國總統應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國,更加穩健地謀劃中美關係,這樣做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盼和要求。
「中美關係絕不同於過去的美蘇關係。美蘇關係曾經左右國際關係將近半個世紀,其實質是全面對抗和爭奪霸權,整個人類社會成了蘇美對抗的『人質』。這種關係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是消極的,留下的是負面資產。」于洪君認為:「中美關係已取代蘇美關係成為當前國際關係的主線。儘管中美關係有波折,有坎坷,經歷過山重水復的困難時刻,但幾十年總體發展路徑是平穩可控的,是積極向前的。習主席2013年在『莊園會晤』時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符合兩國利益,順應時代潮流,對整個國際關係的未來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共同利益遠大於制度差異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日前發表研究報告,題為《習近平治下的中美關係》。他指出,中美未來十年不會發生直接衝突。在于洪君看來,該預測過於謹慎。不僅未來十年,今後相當長一個歷史階段,中美兩國不可能發生「熱戰」。無論兩國關係出現多大麻煩,都不會導致全面對抗和大規模衝突,因為雙方都不具有這樣的主觀意願和內生動力,美國也不具備與中國進行生死較量的實力。「對此,美國人心知肚明。」他並說,「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社會制度差異和意識形態分歧。面對時代賦予的共同責任,雙方必須尋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