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銀香港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副總經理王海霞(右)、該行發展規劃部人民幣業務處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 記者張易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易)國務院去年底增設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根據上月公布的總體方案,廣東自貿區將立足推動內地與港澳經濟深度合作,令市場擔心其他三個自貿區與香港關係疏遠。中銀香港(2388)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副總經理王海霞上周五接受訪問時,認同香港與廣東自貿區金融業合作空間漸多,但強調,其他自貿區的開放政策面向所有境外銀行和市場,香港坐享地理、時區、文化等優勢,料可從中受惠。
三個新自貿區上月20日成立翌日,中銀香港便與中海油租賃、廣州港、廈門港等9間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貸款合同,涉資逾18億元(人民幣,下同)。
粵金融製造業規模大
4個自貿區所在省市中,王海霞判斷,廣東金融及製造業數量多、規模大,接近香港,且跨境金融活動活躍,預計廣東自貿區與香港的金融合作會愈來愈多。其中金融(如融資租賃)、航運物流、商貿、專業服務(如律師、審計服務)、科技(如跨境電商)將最為受惠。
該行總結上海自貿區經驗,指新自貿區政策為客戶帶來4項便利,包括提高跨國集團內部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集團整體融資成本、避免匯兌損失,以及增加自貿區同業的人民幣資金流動渠道等。
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月數據,共有13間中外資銀行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系統,開立自由貿易賬戶一萬餘個。區內企業人民幣境外借款累計發生120筆,涉資197億元,利率為4.2%,顯著低於境內融資利率。
市場關注人行近半年來三次減息,未來萬一在岸貸款利率較離岸更低,會否令境外貸款需求急減?王海霞認為,資金雙向流動是人民幣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跨境資本項目開放的目標,對香港人民幣市場是好事。另方面,離岸市場利率亦非一成不變,香港人民幣利率因應在岸市場等因素不斷調整。
自貿跨境貸款需求增
該行預計,隨着自貿區跨境貸款需求增長,該行開戶規模亦將上升,惟不設具體目標。該行發展規劃部人民幣業務處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解釋,香港資金成本難維持長久不變,例如近年3月就曾急升。而企業實際資金需求會因應營運周期而定,這些皆是未知因素。
王海霞指,受惠上海自貿區及前海自貿區,境外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皆有增長。她引述政府數據指,前海自貿區設立至今的備案金額已接近900億元,提款額接近200億元,數量十分可觀。
至於方便企業與境外建立資金往來的FTU(分賬核算單元自由貿易賬戶),應堅坦言,該種賬戶體系功能雖強,但香港市場並不熟悉,令現時交易量偏低,相信大家熟悉後,交易量將會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