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總設計師嚴迅奇(左二)與項目總監曾國樑、譚偉霖,項目建築師王權合影。 記者霍蓉 攝
現代建築融入多元文化 山體設計營造視覺奇觀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雲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該館由香港許李嚴建築師事務公司設計,歷時近7年完成建設。香港許李嚴建築師事務公司總設計師嚴迅奇認為,中國土地上的建築,深受中國特色及地方根深柢固的涵養、傳統、文化、生活方式及自然特質的熏陶,雖然香港、內地的發展有彼此差異,但是,「唯有融合,才能平衡內心的傳統渴求與外在的現代文化反差,使建築形神兼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霍蓉 昆明報道
削瘦卻神采奕奕的嚴迅奇,在本港和亞洲其他地區都有大量作品。在他眼裡,城市基建的結構、城市人的行為模式、人潮流動、空間設置以及結構系統中,存在有形與無形的張力,引導了香港建築的成形。
而彩雲之南與東方之珠,有着顯著的不同。「我們穿梭在雲南的自然景觀中,覺得這裡的寧靜顯得與眾不同。」這是嚴迅奇和他的建築設計團隊,在雲南考察時的感受。「我們見到不同的民族,發現這裡的文化不是單一的;地貌有山有水,物產也很豐富;村落之間交通隔斷,讓文化保留得很好。」有天看日出,當他們看到直射的陽光因為山體不同的曲度而造成光線的不規則形狀時,嚴迅奇的團隊立即受到啟發,經過近7年的建設,以嚴迅奇作為總設計師,曾國樑、譚偉霖為項目總監,王權為項目建築師的雲南省博物館新館近日正式竣工開館,展現了中國博物館裡的視覺奇觀。
博物館展廳有四層,每個館是固定且獨立的,但是空間可以變動分割。一樓的展廳和影院可以在閉館後單獨使用;二樓展廳上方保留了建築的管道結構,與下方陳列的古典文物,形成瞬間與永恒、輕與重、虛與實、臨時與固定的視覺動感和通透感,具有穿越現實的時代感和藝術感。辦公區內斂地藏在樓中,很難被找到。
地下一層是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工作場地,再裡走是庫房。庫房處於沒有自然光的恒溫恒濕環境,用現代博物館的空調系統進行保護,達到了現代博物館的要求,成為內地首家全現代化省級博物館。
設計運用大自然元素
嚴迅奇理解的雲南,強調對自然的尊重,團隊將綠色環境抽象化。整個建築造型就好像山體,而且整個山體的製作精細到表皮肌理、顏色的刻畫以及光線的利用。他指出,更重要的是利用「山體」做出了空間的感覺,「上面有很窄的空間,也有開放的空間,很多自然光從上面直射下來等等」。
館外景觀主要由紅黃藍綠四個顏色構成,紅色館體與雲南的碧藍天空融合,四周再以黃綠色為主的植物點綴。嚴迅奇的團隊將建築外的觀景池設定為從自然環境中生長的一部分,有樹木、有草皮,「將來可以在水池上面放大型展品和展品的複製品,代表博物館裡的內容。」
雲南省博物館裡最珍貴的館藏品類就是青銅器。所以嚴迅奇又把金屬的質感肌理體現在建築的外牆上,顏色和雲南紅土地是一個色調。另外,在雲南考察時,嚴迅奇和曾國樑到過石林。他們穿梭在岩石迥異的體態和空間中,感受到「十里不同天」,人走在石頭中,抬頭低頭都與石頭擦來擦去,石頭的質感、顏色是獨特的。深受啟發的嚴迅奇又用木塊拼搭起館裡的木凳,就像是山體的岩石,這種塊狀層疊的藝術形態,也是自然體態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