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展廳頂部層層上升的設計靈感來自雲南哈尼梯田。 記者霍蓉 攝
雲南是地震多發地,而博物館要展示文物更要保護文物,所以如何抗震成了關鍵。項目建築師王權指出,博物館的地上與地下部分被隔開,不僅大大降低工程造價成本,而且具有較好的防震效果。他還說,施工到二層時,要求就和其他建築不一樣了。當時抗震基奠的採購過程換了好幾輪,外牆裡面一層是混凝土的,外層是金屬板、鋁板和玻璃。外牆的凹凸的三維效果,不像普通建築那樣是豎直的平面。
「你看這個外牆,我們把鋁板打了孔,可是每塊的孔都不一樣」,七種穿孔的圖案有疏有密,除了接近石頭肌理,還利用不同時段的陽光,將博物館的外牆營造出山體在不同氣候下的變化。嚴迅奇用現代建築的手法,體現建築在不同天氣中的變化、聚焦和層次。而且要做成連續又有變化的面,難度和加工的周期都是很大的挑戰,他們展開施工前,做了很多實驗才達到現在的效果。
此外,新館還採用節能環保技術,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中水技術處理水源二次利用等,為今後運營維護節約成本,且安防監控系統達到了國家最高級別,項目工程建設共獲得了12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