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榮昌着力拓展手工夏布產業,圖為女工進行織造過程。記者孟冰 攝
出口逾億美元 成為創匯支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本報記者近日隨「港澳媒體重慶參訪周」,前往位於渝西的重慶榮昌區參訪。榮昌區傳承千年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夏布」,已早成為當地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去年出口總額達到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實現了連續三年翻番。
夏布是以苧麻為主要原料手工編織的布料,苧麻是中國特產,產量佔世界90%,史書稱為「富貴絲」,西方國家稱之為「中國草」。「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的夏布,曾在南方地區紅極一時,但近年由於工業紡織面料的普及,只剩下少數地區還在手工織造夏布,重慶榮昌就是其中之一。
婦女老人支撐老手藝傳承
在重慶榮昌盤龍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織「夏布」,鎮上的夏布紡織廠從外地採購苧麻條回來,分配給當地百姓,由百姓在自己家裡將麻條加工為麻紗,被稱為「績麻」,績好的麻線再由廠家回收。
由於這道工序費工費時,因此大多由鎮裡的婦女與老人來操作。當地鎮政府介紹,每位專職「績麻」的婦女或老人,月收約1,000元(人民幣),他們是榮昌夏布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
一位在家門前一邊曬太陽一邊「績麻」的老人說,自己年過六旬,農活已經幹不動了,在家裡「績麻」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打發時間。
赴台展銷受熱捧
榮昌區近年來引進10餘家夏布企業入駐盤龍鎮,還孵化了近100家夏布微型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微型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格局。當地政府介紹,榮昌的夏布產品在台灣展銷時,上千條夏布圍巾被一搶而空,4天時間銷售20萬元新台幣。
由於榮昌夏布的原料為純天然植物,穿在身上清爽透氣,因此在日、韓等國深受歡迎,不少高檔的韓服、和服都由夏布做成。
據稱,日本京都栗山工房社長大箭秀次,每年都會來榮昌採購一萬米左右夏布,因夏布古雅漂亮、涼爽舒適的特性,非常適合製作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