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調查指,目前內地炒股人群中還包括大學生。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A股遭爆炒,每天成交超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開戶人數又屢創新高。有調查指,目前內地炒股人群中還包括大學生、中學生。《新華每日電訊》針對大學生炒股現象的調查發現,參與調查者中,有31%的大學生在炒股,其中26%投入了5萬元以上,其中近8成的資本來自父母。更有些高中生也正在利用手機上的模擬炒股應用程式(APP),進入股市。
學生相信國家會控制風險
調查顯示,這些買賣股票的大學生中,76%的本金來自父母,83.5%的學生父母知道並且支持孩子買股票。不過,多數家長相對理性,只把這筆錢當作孩子投資理財的學費。新華網指出,大學生作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與其他人炒股沒有多少區別,即使31%的大學生炒股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炒股風刮進大學之後似乎有些變「味」。例如,許多大學生認為「炒股主要還是靠消息,更像是在賭博」。當炒股喪失理性變成一種賭博,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調查發現,炒股大學生中,很少有人考慮虧損,這是一種很不成熟的體現。有人認為,「就算股市有泡沫、有風險,但是國家會控制」。報道指出,雖然國家有維護股市健康之責,但國家也得尊重市場規則,何況,國家更不會保證個股不跌。
報道認為,大學生炒股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尤其對於學習經濟、金融、投資等專業的學生而言,炒股是一種歷練和實戰,或許還能趁目前這一波牛市行情賺到學費或者創業資金。不過,大學生炒股的不良之風令人擔憂,輕則會影響到學習等方面,重則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另外,雖然國外大學生也炒股,但比很多中國大學生要理性很多。比如,美國大學生學習進入股市比較常見,但不會整天泡在股市,而是通過買基金等方式來學習理財。更重要的是,美國大學生都是利用自己假期打工所賺的錢炒股,這樣就有風險意識。而中國大學生炒股資金都來自父母,自然「很少有人考慮虧損」。
建議明辨炒股與賭博分別
因此,有必要警惕炒股風在校園變成「賭博風」。要讓年輕人知道,炒股與賭博有着本質的區別,前者主要靠理性操作,有投資邏輯,安全性相對要高,而後者主要靠運氣,幾乎沒有邏輯性和安全性可言。
鑒於大學生炒股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風潮,建議,政府、高校、社會、家長應該通過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去糾正其中的不良之風。據悉,美國政府規定每年四月是「青少年理財教育月」,在這個時期,包括銀行在內的各家金融機構會派員到全國各地學校進行理財教育。如此一來,學生就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和風險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