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峰。本報杭州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最近優酷網有一條視頻播放超過50萬次,視頻裡的鋰電池被放在1,000多度的高溫裡燃燒一個小時,依然沒有冒煙和明火出現,引得網友紛紛點讚並評論「是特效吧?」這讓生產該鋰電池的浙江時空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時空電動」)CEO陳峰非常自豪,他告訴記者,這樣的實驗即使是特斯拉也不敢嘗試。「電動汽車在碰撞瞬間會產生很大的電流,從而有一定概率引起電池短路、自燃,這是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的最大阻礙,我們用自己的獨有技術,攻克了這一世界性的難題。」
說起研製能阻燃的鋰電池,陳峰坦言也是事出無奈。2011年4月11日下午2點多,一輛電動的士在杭州街頭營運時發生自燃,這輛電動的士是杭州首批投放營運的30輛新能源純電動力的士之一。因此,事發後,杭州馬上叫停其餘電動的士的營運。
除了國產的電動汽車,即使是以高科技聞名的特斯拉,也一直受到自燃問題的困擾。「人們對新生事物本來就抱有不信任感,說得誇張點,每天都有汽油車在自燃,但電動汽車由於備受關注,一輛自燃馬上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讓大家對它投下反對票。」雖然感慨不公,但市場的反饋還是必須要重視的,於是陳峰召集專家團隊,緊急研製能阻燃的鋰電池。
灌膠封裝 無懼火烤水浸
研發的成果是「時空電動」獨有的PACK(整箱電池)技術。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電子技術、電工技術、散熱技術、高壓技術、通信技術、抗干擾及可靠性技術等諸多方面,其中,出於穩定性能的考慮,封裝技術又尤為關鍵。
「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最後選擇用灌膠來做封裝。」陳峰表示,團隊做了大量嚴謹而又細緻的研發工作,驗證了膠體作為電解質在零下50度至220度的環境下,能長期保持彈性和穩定的機械性能,最終封裝出來的動力電池經得起火上烤、水裡浸,安全有保障,且支持充換儲放一體技術,標準化程度高。「這個技術從源頭上杜絕了電動汽車自燃的危險,也是我們立足市場的根本。」短短兩年時間,「時空電動」成功地完成了電動汽車的全產業鏈佈局。
控制成本 無補貼也盈利
2010年,國家四部委出台了有關電動汽車的補貼計劃,並提出了「十城千輛」的規劃,但到2012年補貼政策快到期時,沒有一個城市完成。電動汽車行業遭遇「寒冬」,直到2013年4月,特斯拉宣佈盈利,原本拒絕陳峰的風投機構又湧了過來,大家都想在中國投出一個特斯拉。
對此,陳峰卻一再表示,不學特斯拉「高大上」,而要學小米「接地氣」。「經歷過觸底再反彈,現在我把所有精力放在電動汽車的質量和成本控制上。通過成本控制,即使國家補貼、地方補貼都沒有了,我們依然能盈利,只是賺得少而已。再來一個大浪,也不會把我們打趴下。」
陳峰舉了個例子,他曾去參觀過特斯拉的換電站,全部都是全自動換電池,先把車升上來,然後用一個吸盤把車底的舊電池吸下來,再換一塊新的吸上去。「一個換電站投入近千萬,再加上現在特斯拉還不普及,換電站就是投一個虧一個。」雖然馬上就要拿到B輪融資,但陳峰還是想把自己要建的時空換電站成本控制在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之內,這才能快速做大市場。
「我的換電站,不搞全自動電子化,看着漂亮但不易複製。我們就是請兩個工人,用小推車把新的電池拿出來,腳踩千斤頂把車一抬,就換上去了,簡單接地氣!」
「在數碼相機剛剛出來的時候,有幾個人能想像它會取代膠片機?」陳峰說,「我相信,用不了太久,或許十年以後,馬路上將不再是汽油車的天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