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香港)市場拓展部聯席董事 周嘉儀(前無邦q視新聞主播)
自古至今,誠信乃修身齊家以至經商之本。孔子曾多次提及「信」,其中《周易.乾.文言》中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意思是君子講誠信,才可提升品德,說話以誠信為本,才可積功立業。我在進入金融業後,更親身體會誠信對金融機構至關重要,一旦信任受損,要重建絕非易事。
金融海嘯不良影響未除
2008年金融海嘯被歸咎於銀行業為求利潤,銷售有毒資產,後來觸發危機,影響至今仍未完全解除。經此一役,金融業被猛烈批評為貪婪,為了天價花紅罔顧客戶利益,而業界的形象更一落千丈。
其後,各國監管機構、國際組織及業界人士都積極加強保障投資者權益。例如,跨國的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成立了,美國有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通過,英國則實施了《2012年金融服務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Act 2012),而香港亦按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建議加強監管「具本地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 ,中國內地亦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國務院在五月批轉發改委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便強調「推進金融改革」。
大型機構加強內部監控
近年金融機構亦不斷加強內部監控。湯森路透在上月公布了自2009年開始每年一度的「合規成本調查」(Cost of Compliance survey),結果發現大型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都不斷增加。以我們熟悉的兩間「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s)為例,匯豐銀行去年的合規成本激增五成至24億美元,而工商銀行則有超過二萬名合規管理人員。
誠信要經年累月建立,卻可在頃刻之間完全摧毀。金融機構向股東交待,在商言商實無可厚非。但貴為百業之母,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必須秉持高度的專業標準。 在後海嘯時代,如何重建公眾對金融業的信心需要各方包括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而且這是一條漫長而充滿細節的道路。■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