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崇正。網上圖片
余崇正10年來就做一件事:讓別人相信自己。他希望別人相信,他出售的個頭不大、長了蟲子的蔬菜,是有機的,不施化肥,不打農藥。
八字鬍、牛仔褲、白襯衫、黑西服--很難想像,這位貌似網際網絡企業CEO打扮的40歲大叔竟是賣菜的「菜農」。
15年前登陸經營有機農場
15年前,余崇正從台灣來到大陸「打拚」。2005年,他在京郊經營2萬畝有機農場。依靠自然種植的蔬果立即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喜歡,這讓他看到了有機蔬菜的廣闊前景。
放棄了電腦銷售工作,他全心投入到有機蔬菜的生意中。這一幹就是10年。這份堅持,讓余崇正贏得了讚許,也收穫了人心。但他卻苦笑:「這10年沒有一天是好過的。」
余崇正始終記得2006年他第一家蔬菜零售店在北京開業時的場景:「一位阿姨拿着兩根黃瓜,仿佛看到了什么妖魔鬼怪,『兩根黃瓜7塊錢,你,你,你們的黃瓜會唱歌嗎?』」
即便今天,北京普通超市裏兩根黃瓜也不過3塊錢。高於一般菜市場幾倍的價格,讓很多習慣砍價買菜的老百姓對余崇正的有機蔬菜「望而卻步」。但他堅信,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飲食的重視,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多花錢去買「不會唱歌的黃瓜」。
他的信心來自對食品品質的嚴格把控。雖然是老闆,很多事情余崇正仍親力親為。從採購、種植到包裝,每個環節,他都會帶着員工去檢查,以確保品質安全。
終於,顧客多了起來。余崇正的門店也由兩三個發展到幾十個,而人們對於有機食品的認知度也在提高。海外媒體有報道稱,預計2015年中國的有機市場份額將提高到2%。
靠品質生存 靠口碑取勝
但質疑聲卻沒有減少。食品安全問題,有機認證作假事件的曝光,讓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真假依然懷疑。余崇正說:「人們總在問,你的有機蔬菜是真的還是假的?」
余崇正認為,需要解釋的行業,注定發展很慢。他等候更多人的信任,也在不斷適應新的經營方式。他在網購平台開店,在微博、微信上做宣傳,拉客戶。
然而,「看不見、摸不着」的網際網絡生意,更要靠品質生存,靠口碑取勝。在他網店銷量最好的產品是山楂糖,口感酸,存放周期短,價格比市場上同類產品高好幾倍,但卻在一個月有上萬袋的銷量,因為沒有防腐劑、色素、糖精......
生意雖難做,但余崇正給卻自己的產品取名「樂活」。在他眼中,「樂活」就是簡單快樂地生活。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