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奧巴馬會見劉延東、汪洋、楊潔篪等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 新華社
坦誠溝通 不避分歧 體現「成熟」關係
香港文匯報訊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於當地時間24日在華盛頓落下帷幕。兩天來,雙方圍繞兩國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取得積極成果。雙方在戰略、經濟、人文三大方面一共達成了近300項成果。
中新社報道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務卿克里、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在當日舉行的聯合發布會上宣布,經過兩天的對話和磋商,雙方在戰略、經濟、人文三大方面一共達成了近300項成果。其中,戰略方面100多項,經濟方面70多項,人文方面119項。
延續深化共識擴大合作基調
在本輪對話與磋商舉行前,中美在南海、網絡安全等問題上的分歧被放大,甚至有分析預言本輪對話和磋商可能演變為爭吵。事實上,本輪對話延續了深化共識、擴大合作的基調,並取得諸多成果。
出席聯合發佈會的四位中美高級別官員均用「成功」、「深入溝通」等詞彙描述本輪對話。美國務卿克里表示,這是他第三次出席該對話與磋商,也是「更具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一次。
共同主持經濟對話的汪洋在發布會上表示,本輪經濟對話取得70多項重要成果,對話的成功使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更加穩定、「推進器」更有動力,為習近平主席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相關經濟議程作了重要的準備。
在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問題上,雙方重申,這是兩國經貿關係中最重要的事項,承諾繼續推進談判,改進負面清單出價,以期達成一個互利共贏、高水平的協定。
本輪對話中,中美還就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特別提款權)一事進行了深入討論,承諾在即將開始的SDR審查中尊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程序,並將繼續加強溝通。
中方盼美在南海採客觀立場
楊潔篪表示,在戰略對話中,雙方同意加強在反恐、防擴散、執法和反腐敗、航天、科技、海關、衛生、農業、林業、交通、地方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海上問題方面,中方重申在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繼續致力於與直接當事方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是有保證的,中方希望美方採取客觀、公允的立場,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在網絡問題上,中方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並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黑客行為,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就網絡安全問題與美方開展合作。中方希望美方尊重事實,與中方相向而行,推進兩國網絡關係的改善。
克里:雙方積極尋求解決分歧
克里表示,本輪對話與磋商是「更具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一次對話溝通。他表示,對話顯示出美中共同致力於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加強合作,並積極尋求解決分歧。他說,美中就分歧進行坦率的溝通,這本身就是雙邊關係成熟的標誌之一。他重申,美國歡迎一個和平、繁榮、穩定的中國,期待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雅各布.盧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人民幣保持升值,匯率浮動幅度增大。他表示,為了美中能夠獲得均衡、可持續的增長,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