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救市」初見成效,滬指昨日逼近4,000點水平,較上周三的3,500點低位升逾一成。但「救市」是否有助挽回股民對A股長遠前景的信心,恐怕仍是未知數。路透社近日發表文章指出,A股近期的表現,更加凸顯了香港股市的可靠、透明和安全。「繁榮的投資中心、法制環境、自由市場政策和獨立的司法體系等優勢」,再次向市場證明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近年來香港的多項優勢逐步喪失,在中國社科院最新公布的城市競爭力排名上,香港首次被深圳奪走「一哥」地位。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上,香港似乎也遠不及上海引人注目。加上反對派去年悍然發動「佔領行動」,令香港的法制受到衝擊。當時有不少人樂觀斷言,隨着上海自貿區的落實和深圳前海的迅速發展,此消彼長的形勢會進一步加劇,香港的獨特地位很快會被取代。
本港仍是可靠投資內地渠道
但A股近期暴起暴跌的表現,卻令不少投資者尤其是外資,重新感受到內地與香港的差距。路透社上周末發表文章指出,A股過去四周的震盪,反襯出香港「仍是在風雨中屹立不倒的燈塔」。內地多管齊下急於穩定A股股指,更加凸顯了香港股市的可靠、透明和安全。
文章引述香港國泰康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Mark Konyn表示,香港市場仍是可靠的、妥善管理的投資中國內地的渠道,塵埃落定後可能代表很好的價值。香港全明星投資基金創始人季衛東也表示,過去一周發生的事情凸顯了香港的正面之處,將有助於香港重獲一些光環,法制、機構投資者基礎以及政府對市場較少的干預是香港相對於上海的關鍵優勢。
救市政策影響A股納入MSCI
相比之下,內地的救市政策雖然收到成效,但在外資看來,卻表明「中國政府遠沒有準備好讓市場自由運行」,甚至可能會影響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進程。一家外資銀行的股票資本市場負責人表示,中國最終會把事情做好,但現在失去了一些信譽。「他們需要重塑與MSCI建立的信任。目前他們需要讓市場回歸正軌」。國泰康利的Konyn也指出,由於很多A股停牌,「指數編製公司不會急於將中國納入指數」。
誠然,在A股此輪震蕩中,外資有「惡意做空」之嫌,鼓吹的言論未必正確。但應該承認,內地的各項制度和散戶的心態,都遠不如香港成熟。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任重道遠,仍有需要好好借鑒、學習香港的經驗。■記者 涂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