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公安部上周到上海調查惡意沽空對象,發現個別貿易公司涉嫌操縱證券期貨交易等犯罪的線索,雖然官方尚未公布具體進展,但內地《華夏時報》昨日引述上海公安部相關人士指,已鎖定調查對象,這類貿易公司一般只是空殼,只需支付數萬元便可成功註冊,他們會透過將貿易賬戶內的資金,轉移至期貨賬戶買賣,但要查出交易量並非易事,目前最主要是查出資金來源。
報道稱,從上海公安部門渠道得到的消息是,確實有貿易公司將貿易賬戶內的資金轉入期貨賬戶。要查交易量並非一朝一夕,而且一家貿易公司肯定也無法使得期指交易連續跌停,有串通者,有跟風者,情況相當複雜。「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查交易賬戶資金到底來自於何方、它們的持有人是誰,才能真正抓到惡意做空A股的幕後人。」
重點在於查清資金來源
報道又引述內地一家大型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自從股指期貨問世以來,市場參與者眾多,有個人也有企業,還有機構投資者;但是之前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已經澄清,參與股指期貨主要視為套保交易,而不會惡意做空A股,如果境內機構和個人參與做空期指獲利,也不至於使得A股暴跌至此。「最大的疑點是,在貿易公司這件馬甲的掩護下,誰也不知道貿易公司所開的期指賬戶的資金來源。」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賬戶早已開好,等待的只是機會,以一家外貿公司為例,其平時參與期指交易量很小,但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卻突然資金量暴增,連續出空單打壓期指,那麼就會使現貨市場指數承壓。
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一位教授也指出,內地上半年產生1.6萬億元人民幣的貿易順差,意味着從整個貿易結構上來看,還是呈現資金淨流入的態勢,但結合整個宏觀經濟看,外貿企業依然低迷,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唯獨股市在上半年異常火爆。
「在這1.6萬億元的貿易順差中會不會有虛假的水分存在,而這些資金又會不會參與到證券期貨市場上去,恐怕現在還需要等到公安部門偵查的結果出來才能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