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主編《文史哲》 樹立學術權威性


放大圖片

■王學典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濟南傳真

除擔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外,王學典還擔任權威學術刊物《文史哲》的主編。創刊於1951年的《文史哲》雜誌被稱為「文科學報之王」,在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目前其海外發行量居中國內地同類期刊首位。

王學典表示,《文史哲》保持其學術權威性有幾大因素:首先是專家辦刊。雜誌編委成員全部是學有專長的專家,涵蓋中文、歷史、哲學各學科領域,其學術眼光能避免文章的低水平重複;二是採取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史哲》從創刊之初就是各家爭鳴的平台,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紅樓夢》大討論,直到如今仍不斷推出一些尖銳性問題供爭論。

「把人情的因素降到最低」

今年《文史哲》推出了「2014年度中國人文學術十大熱點」評選,這是內地首次舉辦此類評選。此外,更扶植「小人物」,發現學術新人。創辦《文史哲》的山大老校長華崗,當時即要求每期都推出學術新人,多年來李澤厚、龐樸、李希凡等一大批著名學者都是在《文史哲》上刊發了他們的處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

除此之外,《文史哲》更敢於對大學者的文章「動刀」甚至退稿。王學典說,當年季羨林完成其著作《糖史》後,曾將一篇8萬字的文章投到《文史哲》。編委認為文章枝蔓太多,將其刪節到2萬字發表。後來季羨林對於刊出的改後稿非常認可。「我們對來稿的標準,一是學術,二是思想。一些學術權威可能思想已僵化,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會大膽退稿。」王學典說,自己主編《文史哲》十年來從未因發稿吃過別人一頓飯。「把人情的因素降到最低,才能保證《文史哲》的生命力。」

相關新聞
內地搗地下錢莊 涉4300億元 (圖)
「金字塔」式轉移 兩小時「搞掂」 (圖)
滬外企操縱股市 經錢莊轉移巨資 (圖)
佛山錢莊「公司化」 有固定客 (圖)
日本隨軍記者鏡頭下的侵華暴行 五之三:日畫報美化侵略 血腥佔領稱共榮 (圖)
復旦大學被炸 機槍掃蕩校園 (圖)
黃河作戰圖 南下埋伏筆 (圖)
叔侄披甲齊殺敵 聯手促統一戰線 (圖)
徐子珍征戰綏遠 五原大捷首收失地 (圖)
徐帥鏖戰晉東南 勝利必須靠人民 (圖)
五台徐氏 百年望族 (圖)
新四軍以少勝多 舊相機記錄殊勳 (圖)
照片話當年:中華兒女戰時情 (圖)
懷錶述激戰:成功保衛溧陽城 (圖)
汗衫留硝煙:粟裕率軍打頭陣 (圖)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圖)
國務院清理進出口收費 遏外貿頹勢 (圖)
港商倡前海設港企創新園區 (圖)
採措施攬港企 擬拓跨境電商 (圖)
港貨中心首期年底運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