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杜風雲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抗日戰爭。 記者趙臣 攝
巾幗老英雄杜風雲憶當年抗日
「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兒不如男」,豫劇《花木蘭》曾唱響全國。在抗戰時期,中華大地同樣湧現出一批不畏生死、奮勇殺敵的女英豪。今年88歲的杜風雲就是其中一位。她幼年時生活在淪陷區,親眼目睹日寇虐殺中國無辜百姓的暴行;更親身經歷多位親人慘遭日寇殺害、家破人亡的痛苦。年僅15歲時,杜風雲就完成中共地下抗日組織的考驗,開始為組織送情報、做偵察,與日軍鬥智鬥勇,在抗擊外辱的不屈洪流中,留下了一抹閃亮的女性身影。■記者 張玲傑、趙臣 安徽蕪湖報道
7月末的安徽蕪湖,驕陽烤着大地。一大早,記者在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老幹部局局長鹿倫連的引領下,找到杜風雲老人的家。在一棟稍顯陳舊的住宅樓二樓,一打開門,杜風雲坐在輪椅上,滿臉微笑。雖然已不見年少時的英姿颯爽,但在舉手投足之間,仍彰顯出軍人的豪邁氣質:老人早年加入共產黨;1945年正式參與抗戰;1956年轉至蕪湖市工作並直至離休。如今老人需靠輪椅行動,腿腳不便,但只要講起當年自己所見和經歷的事情,她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洪亮,更不時用雙手比劃、揮舞,彷彿往昔只在昨日。
家中男丁全滅 埋下仇恨種子
杜風雲於1928年出生在原熱河省赤峰縣(今內蒙古自治區),有3個哥哥、一個妹妹,其中二哥從小被舅舅領養,父親在杜風雲孩提時便去世。熱河早在1933年便已淪陷。杜風雲回憶,小時候對日本人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當時大人只是不讓小孩多出門。第一次對日本人感到害怕,是在10歲時,被日本人拿着棍子趕去開會,親眼見到一位地下黨被日軍抓到並審訊後,被裹上布、倒上油,翻轉着綁在柱子上,用火燒,點了「天燈」。她說,當時很可憐被殺的那位地下黨員,而且自己也被嚇壞了。
「知道恨日本人,是在我14歲左右,家裡出事了。」杜風雲介紹,那一年,被抓壯丁在偽政府縣警察署當兵的三哥,因看不慣日偽軍欺壓百姓的作為,想投奔共產黨,在帶槍逃離偽軍部隊時被日軍打死。杜風雲的三哥被打死時只有21歲。同年,大哥因氣憤和想念弟弟,也病倒去世。在之後的半年裡,大哥的兒子發燒生病,但因日本兵在外強虐婦女,其嫂子不敢上街幫侄子找醫生治病,侄子也病死在家中。據杜風雲介紹,在三哥出事相近的時期,她在國民政府做官的三舅因不願與日軍合作,被日軍用鍘刀處死。大舅受三舅牽連,後來亦死在日軍的牢中。從此,家裡沒有了男丁,從小潑辣的杜風雲成為頂樑柱,也因此埋下了仇恨日寇的種子。
豆蔻年華送情報 曾扮新娘偵敵情
杜風雲告訴記者,在其15歲時正式成為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通訊員。當時地下黨組織十分謹慎,「剛開始給我一個小紙條,讓我送到一個地方去。」杜風雲介紹,她把小紙條搓成卷藏在衣服裡,拎個籃子假裝出去挖菜。組織暗中派人在後面尾隨,並藉機問話、搜身。「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在考驗我,」杜風雲說,她假裝害羞,轉身低頭,悄悄把紙條塞到嘴裡吞了下去。後來組織安排的幾次考驗,她都機智地應對過去。當時培養杜風雲的區小隊政委曾志剛,後來成為了她的入黨介紹人。
「我從小就膽大,而且那時我騎馬也騎得很好。」杜風雲笑着說,這可能是她能被組織看中的原因。成為通訊員後,杜風雲的任務不止是傳遞情報,還需偵察敵情。一次組織要求她和一位偵察兵去城裡摸清日偽軍的駐軍情況。因偵察兵是南方人,口音重,因此男的扮成啞巴新郎,女的扮新娘混入城裡。「我還戴了假髮,穿着紅棉襖和小紅鞋。」杜風雲說,但在進城的當晚,行蹤還是被漢奸知道了,鬼子派兵滿城搜索。杜風雲又喬裝成女學生,最終幸運逃脫。而那位男偵察兵躲在後山的壕溝裡,雖然躲過了敵人的搜查,但被發現時已凍得不省人事。「當通訊員是『頭拴到褲腰帶上』,不一定哪天就死了。但一想是為了打鬼子,就忘了自己的生死。」杜風雲說。
左右手槍法極準 一槍打爆日寇頭
杜風雲第一次正式參與對日作戰,是在1945年,當時她還兼任區小隊婦女戰鬥隊的負責人。杜風雲介紹,當時部隊偵察到當地大廟鎮、楚大廊鎮和老府屯的鬼子要向赤峰縣轉移。「我們就連夜在鬼子的必經之路埋地雷,埋了十幾里路。」第二天,所有戰鬥人員都偽裝在沿路的地裡收割莊稼。「鬼子隊伍特別長,看到中間部隊已走到雷區的地方,我們先拉大地雷,『轟隆』一聲,隊伍中間的鬼子就被炸上了天,車啊馬啊全被炸飛了,四處躲藏的鬼子又踩上了周圍埋的小地雷,別提多解恨。」杜風雲說。
當時還有一名日軍潰兵嚇得跑到杜風雲所在的玉米地裡,被她逮到。「他(日本兵)講話嘰嘰哇哇,我也聽不懂,但立馬就知道了他不是偽軍,是日本兵,就直接掏出手槍往他的頭上開了一槍。」杜風雲自豪地說,那一仗打死不少鬼子,還繳獲了好幾車的槍支彈藥。同時,她還驕傲地告訴記者,其左右手都能使槍,而且槍法極準。「部隊教過一次槍支的使用,我就立馬會了,能自己拆裝。」她說。即便抗日的日子是艱辛的,但能殺日寇為國家報仇,杜風雲想起來,還是很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