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清賢相》在舞美、配樂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 攝:王利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玲傑、趙臣 安慶報道)黃梅戲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9月28日至10月8日,第七屆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將在「黃梅戲之鄉」安徽省安慶市舉辦。本屆藝術節以「文化惠民」為主旨,共安排有「送戲下鄉」等6大類12項主體活動。其中,藝術節期間安排的超過20台新創黃梅戲進行首演,最為引人關注。而料將作為本屆藝術節開幕大戲的《大清賢相》(暫定劇名),匯聚了內地一流的創作班底,在傳承黃梅戲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基礎上,更吸收了京劇、話劇等多劇種藝術,將成為本屆藝術節最大看點。
據安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籌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盛大文介紹,《大清賢相》是以黃梅戲經典劇目《六尺巷》故事的後續為題材創作的新戲,講述三朝元老張廷玉為官嚴於律己、嚴於治家,在艱難情況下整治吏治、嚴懲貪官的故事。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劇余青峰執筆、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盧昂執導,國家一級演員黃新德主演。
張廷玉是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之子,歷任刑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一生為官清廉,曾輔佐多位清朝帝王,在整治吏治、完善軍機制度等方面立下功勞。他亦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據介紹,該劇通過講述張廷玉在朝堂上、生活中的三次主動退讓,表現出一個為官者嚴於律己、嚴於治家、甘於犧牲、樂於奉獻的精神和情懷,極具現實意義。
盛大文透露,《大清賢相》的創作除了傳承黃梅戲的精髓以外,還大量地吸收了京劇和話劇藝術,同時,該劇還將影視藝術表演形式吸納其中。除了故事情節極具看點,該劇在舞美、配樂等方面也取得了諸多創新。該劇的主要場景是六尺巷和紫禁城,全劇是通過六面不同的牆來進行各種移動組合。劇中一段講述張廷玉之子被栽贓,在其借來用於臨摹的畫中被夾雜了禮單,當時已經70歲的張廷玉得知後,連夜挨家挨戶的上門還禮的故事,此處運用了現代動態的舞美創作手法,讓觀眾切身感受到當時張廷玉氣憤、疲憊、身不由己的內心獨白。
同時,該劇在配樂上也做了極大創新。盛大文介紹,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因該劇講述反腐內容,因此在音樂編排上增加了很多鏗鏘有力的音樂元素,這在以往的黃梅戲劇目中是極為少見的。
|